余杭区东塘中心小学蔡华。
一、从教材的编排分析。
一)、好的地方。
1、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内容,对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和交流。
比如《圆的周长》一课,浙教版老教材的大致编排是首先揭示周。
长的概念和字母表示:把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纸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然后让学生逐一测量直径分别是厘米圆的周长,算一算每一个圆的周长分别约是直径的几倍,并填表。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多。
从操作,填表,观察中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三倍多一点,近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一道已知直径求圆周长和一道已知半径求周长的应用题加以应用。最后是通过一系列的各种题型的求周长的练习题来加以巩固。
分析:以上引入环节中,缺乏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是在教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为**而**,至于为什。
么要测量这些圆片的周长,学生不清楚,缺乏任务驱动性,学生学得比较茫然。
而北师大版新教材的编排是:教材首先创设一个“为圆镜镶边框”的简单情境:要为直径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的两块圆镜镶边框,(如下图),边框的长分别是多少厘米?(镜框厚度忽略不计)
紧接着,教材就安排了测量圆的周长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概念合作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滚,绕等方法)量出周长以后,比较一下周长的大小,初步体验直径大的圆的周长要大一些。然后,教材安排了**活动,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猜测,和小组实验操作,填表,交流,验证。
准备4个大小不同的圆,分别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填一填。圆直径。
圆周长。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操作,填表,观察交流中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三倍多一点,近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笔算来求出这两个圆镜边框的。
长度。最后是通过一系列的各种题型的求周长、求半径、直径、求半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一半等练习题来加以巩固应用。
分析:引入环节通过这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绕圆镜一周的长度就是圆镜的周长),体会测量圆的周长的必要性。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这节课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圆的周长,有一种任务驱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时混排,均有体现,学生所学知识比较全面。
3、教材内容设计有弹性,很多新课的后面都增加了“数学万花筒”,“你知道吗?”“数学故事”等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象圆周率的历史、《墨经》中对圆的记载等材料也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象图案设计、数学欣赏等课对数学学习的美育功能也是一个很好的渗透。
4、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课都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比的意义的教学中,教材设计了多个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不够好的地方。
1、基本的计算技能训练“弱化”了。(总体感觉教材中基础计算的题目量太少了。)
2、教材中有些原本重要的知识点被“弱化”了,原来是新课的。
内容被放在练习课中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导致后进学生有些知识点学得不够扎实。
比如说,圆环的面积一课,在老教材中是**圆环的面积就足足花了一节新课,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还有各种变式的求圆环的面积的练习(如求半圆环的面积等)。而在新教材中圆环的面积教学只有在书本第22页中练习一的一道习题中有所涉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样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应用练习也是如此,老教材中一课一练是分得很清楚的,先是分开练,然后是综合着练,而新教材中直接就是混合着练,学生学起来累一点。
3、教材中有些知识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二、从教师教、学生学的角度分析(一)、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地方。
1、象数学与体育中的比赛场次,生活中的数,营养配餐,观察物体,观察范围,看图找关系等课都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教师感觉比较好教。
比如象比赛场次一课,我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六(1)班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请同学们独立去做一做,然后反馈各种方法:有些奥数兴趣小组的同学是用乘法原理做的8×7÷2=28(场);有些学生是用画图的方法做的,虽然数出来了,但画得密密麻麻,很多学生都看花眼了;而有些学生却做不出来……此时,我引导学生想:
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每位同学都会做。马上很多同。
学就说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试试看,于是我顺水推舟说,对,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情形着手开始寻找规律,找到规律了,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接着,我提供给学生空的**练习纸,让学生从简单情形出发经历列表或画图的过程,最终讨论交流发现的规律。最后是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问题。
这样的课,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而且又经历了寻找规律的过程,最终运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起来很愉快,掌握得比较好,教师也教得很轻松。
二)、教师不容易教、学生难学的地方1、图形的变换。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想,再操作,最后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交流图形平移与旋转的过程。本课很多学生画图比较困难,要有条理的表达平移与旋转的过程更加困难。我想原因可能是图形的变换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要有比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百分数应用题。
百分数应用题虽然教材中类型分得比较细致,而且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过程的展开,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有些还通过画线段图分析,但实际教下来,部分学生就是掌握得不够理想,到后来,有些教师干脆就给学生归纳出了一些公式:求比较量=单位“1”×对应分率,单位“1”=比较量÷对应分率,对应分率=比较量÷单位“1”,虽然这种方法对应用题的内在分析理解不好,但是,困难学生掌握不了,没办法。这也是很多教师比较困惑的地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教材兼顾小学与初中课本的衔接,为此,这两册教材不再着眼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在设 语文天地 中的单项练习,不在通过 金钥匙 学习某一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正负数 一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正负数 一 教学目标 1 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间隔的实际问题。2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3 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简单正负数的实际问题。4体会数学与生活...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材教法分析
反比例。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 是北师大版 六 年级 下 册的内容,六 年级学生再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以及平时生活中对数学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已经掌握了 变化的量,正比例 具备了一定的 思考 探索 操作 能力,拥有认真 好学 勇于 的学习态度,这些知识 能力及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接下来学习 反比例函数 打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