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发布 2020-08-19 14:43:28 阅读 7741

《伯牙绝弦》教案。

学习目标】1、结合预习读准字音,特别是“弦、兮、哉”几个易错字的读音。

2、借助已掌握的方法,通过自己读、教师范读以及重点句的断句指导,读通文言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停顿。能够说出文言文的意思,并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善”“志”等重点字词,简单了解“一字多义”“古今异义”的特殊语言现象。

3、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心灵相通的默契,初步了解“知音”的涵义。

4、通过补白、想象的方式,体会人物的情怀以及这则文言文表达方面的特点。通过语言训练,体会到想象的作用,并逐层深入地理解“知音”的内涵,感受**在这段知音情中的重要作用。

5、通过“知音之死”和伯牙的举动,感悟知音难觅的孤独与寂寞,进一步感受艺术的魅力所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凭借注释等读通、读懂文言文,理解“知音”的内涵,感受**的魅力。

难点:理解伯牙与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厚的知音情,感受**的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

1、师:上课前,让咱们一起来回想一下五年级时我们所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都让我们了解了哪些文言文的特点呢?

生: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短小精悍。

师:请你回忆一下,你都掌握了哪些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预设:生1:结合注释生2:查阅字典生3:联系上下文 4、联系资料。

学习要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谁来读课题?

他这个字读得特别准(将“弦”标红色拼音),这个字读xián,一起读。

3、结合预习,你知道“伯牙绝弦”的“绝”是什么意思吗?让我们看一看(出示甲骨文的“绝”出示),仔细看,你能猜测甲骨文里的“绝”表示什么意思?

生:像是在两缕丝线中间加一横,这就是其造字的本义,表示将丝线切断,师:是啊,发展到今天,这个字的字形虽然有了改变,但是仍然沿用了其含义。

那“伯牙绝弦”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生)

说得真好,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读通文言文。

(一)初步读通课文,读准易错字音。

1、师:大家请看屏幕,下面我们进行四人小组学习。请根据屏幕上的要求,用学过的方法来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并根据理解划分朗读节奏。

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他们一个善?一个善?

板书:伯牙子期 )

小组展示。师:这样一对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小组展示说明每一个重点词句的含义。

生:下面由我们四个人给大家说一说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四个人,每个人读一句,并解释)

预设。不对: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补充和不同的建议吗?

对:通过运用各种方法,这个小组的同学读懂了这篇课文,你们能读出你们的理解吗?

生读。(一个人一句)

师:刚才,我们听出了这个小组的同学都根据理解读出了文言文的节奏。让我们像他们一样,一起读吧!(配音)

师:通过他们的朗读,我们不仅明确了课文的意思,而且还了解了一些语言特点。

2、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吗?这个“善”字他们组是怎样理解的?(指第一句中的“善”字)

生:擅长)师:(出示四个“善”)仔细看看这四个善,你发现什么?(生:前两个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是很好的意思)

小结:(在文**示“善”的不同意思)像这样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表示不同的意思,就是“一字多义”,这是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理解的时候要注意。

3、师:再看这个字 “志”字(“志”变红),它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心里想)

师:在现在语言中是什么意思?(生:志气、志向、意志)

小结:(在文**示“志”的古义和今义)同一个字在古文和现代语言中有了不同的意思,这就是“古今异义”,理解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

三体会文言文感情。

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文言文的意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这篇仅仅只有77个字的文章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呢?

生:我体会到了伯牙和子期之间深厚的友情。

师;是啊,人们往往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而知音,往往就是你最好的朋友。那么这篇文章的哪些语言让你感受到了他们互为知音呢?同位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一下。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生:我是从某某句话读出了伯牙和子期之间的知音情,我是这样体会到的: 。

师: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他非常了解伯牙,这就是知音啊!

板书:懂心声)

师:是啊,同学们,想象一下,峨峨兮的泰山与宽广的江河就像是伯牙的?

生: 宽广的胸怀、远大的志向。

师:老师了解到,山的厚重,正像一个人有宽广的胸怀;水则洋洋洒洒,就像一个人远大的志向。

是啊,这句话融入了想象就更能体会他们之间的感情了。那么,除了高山流水,伯牙还有可能弹什么?

生:明月。师:想这样说(手指“峨峨泰山”)

生1:绵绵春雨。

生2:皎皎明月。

生3:青青草地 。

生4:袅袅轻烟。

师:你能用原文里的语句的形式来表达吗?

师:下面我们合作着重现当时的画面,前面两句我来读蓝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这两位同学在后面读。

师:通过联想和想象,我们就把两人之间的情感体会得更深了。

板书:懂情怀)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我抓住了………这句话读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钟子期的确是伯牙的知音啊!

师:是啊,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资料。

自己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地位差别很大。

生2:都喜欢**。

板书:懂**)

小结:是啊,伯牙与子期虽然地位差别很大,却因为**而相遇相知,彼此心灵相通,成为知音。通过引用资料,更让我们对知音二字有了深刻的理解。

1、师:伯牙与子期,他们约定来年中秋再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而至,然而,世事难料,子期却不幸染病去世。

当时伯牙是怎样做的?(生说后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你们能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心情吗?

预设:生1:我感受到了伯牙悲伤的心情。

生2:我感受到了伯牙伤心的心情。

生3:我感受到了伯牙悲伤欲绝的心情。

师:说得真好,(用学生的一个词,如“悲伤欲绝“)这是一份怎样的绝望啊!带着这种心情再读——(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是啊,再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理解他的心声了。(黑板擦去“懂心声”)有没有人再懂伯牙的情怀?(擦去“懂情怀)从此有没有人再懂他的**呢?

(擦去“懂**”)最后伯牙决定破琴绝弦,他只是绝琴弦吗?还是绝什么?

生:心弦。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题目。

生:伯牙绝弦。

师:同学们,故事中人物的一举一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的魅力,艺术的魅力。(板书:艺术魅力)

这节课,我们就是通过抓中心“知音”又借助联想和引用资料的方法加深了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体会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像这样短小精悍,但意蕴深刻的文章还有很多,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呢?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通过读课文,我了解了这篇小文的中心是我从。

中体会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反思

一点 反思。第一次尝试上文言文,感触良多。课上我收获着孩子们的精彩瞬间,一个个从未举起的小手,在当下,鼓起勇气高高举起。一次次精彩的发言,也在当下,迸发出颗颗美妙音符。一节课很快就这样结束了,我翻看着老师们给予我的评课建议,将反思跃然纸上。一 教师与文本对话。备课时,我以 知音 为主线,抓住两人从相...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反思

伯牙绝弦 教学反思。伯牙绝弦 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中采用 没有注释,还可以借助工具书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现代问汇代替古文词汇 这两种学法,真正实现顺学而导。在这个课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 熟读成诵 课堂上,我设置了不同层次 逐步推进的朗读,从读通到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 教学反思。伯牙绝弦 一课是我今年刚刚接触到的一篇新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