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19 14:39:28 阅读 7378

25、《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六年级。

册别:上册。

章节:25课。

一、古诗游戏导入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见到你们,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游戏的题目叫:“开门大吉”游戏规则是:

“老师出示若干画面,同学们根据画面猜古诗”全班同学一起说:“开门大吉”来揭晓答案。猜对有惊喜哦。

有没有信息挑战?那咱们先来热热身?

师:古人有云:“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歌颂友情,赞美知音。而追根溯源,“知音”文化始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滥觞于《伯牙绝弦》,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古文。

板书课题)二、初识知音。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对知音是?

生:俞伯牙和钟子期(板书:俞伯牙、钟子期)

师:大家看(出示ppt)这样身份和地位相差甚远的两个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一起的呢?

生:琴。师:是啊,一把琴就将就将两个人连在了一起(板书:画琴)

在我国民族文化当中,古琴是与名士隐者的高贵气节相依相存的,它不但是一种乐器, 更是抚琴者的抒情寄怀之物。古语有云:“君子左琴右书”“士无故不彻琴”。足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

师:那我们知道俞伯牙擅长的是?

生:弹琴。师:钟子期擅长的是?

生:听音。师:文中的原话是?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板书:善鼓、善听)

师:这里有两个善,善的意思是?

生:擅长,善于。

师:你说的擅长的的擅和文中的善是同一个字吗?

生:不是。师:请同学在课文中做好批注,做批注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三、初悟知音。

师: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具体体现在哪儿呢?请你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他找的对吗?能大声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生:字音读准了,如果声音能够更洪亮一些,相信会更好的,再试试好吗。

师:这一次比上次好多了,有进步。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恩,读的字正腔圆。

师:其实,古文朗读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节奏。谁能有节奏的读读这两句话?

1、你的音色很美,如果能够在节奏上把握的更准一些,相信你会更好的。来,先听老师读。)(出示朗读节奏)、

2、向老师这样,你再来来试试?真不错,一点就通。

3、像刚刚这位同学一样,哪位同学再来来试试?(读的一板一眼,字字入耳)

师:古文中经常会出现一字多义的的情况,你能说说善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嘛?

生:这里的善是好的意思。

师:那善哉呢?

生:善哉的意思就是“好啊”

师:用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妙啊、绝啊。

师:哉和兮都是什么词?

生:语气助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有注释。

师:真是个细心地孩子,(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也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师:这注意了字音,读出了节奏,如果把语气词的后音再延长一些(老师加上手势)

古文的味道就会更足了,哪位同学能再来读读这两个长句?

生1读完后:看,字音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生2读完后:咱们别急,先听老师读读。)

师:看着老师的手势再来读读,慢慢的读,好吗)

有进步,但可以更好,咱们把语气词延长至后若字重读再试试好吗?)

一点就通,真聪明。

4、谁再来试试?有木有样的真不错。

5、男同学来试试,注意看老师的手势,男生读的激情满怀。

6、女同学咱们可不能甘心落,相信你们可以读的更好(女生读的抑扬顿挫,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7、好的,全班同学一起来试试,跟着老师手势读好“哉”和“兮”(真不错,韵味十足)

师:假如你就是子期,此刻就站在琴旁,当一曲悠然的高山曲从伯牙的指尖流淌,善听的小子期,你的思绪是否飞上了峨峨的泰山?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

生:我看到了高俊的泰山,师:于是你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强调了“五岳之首的泰山”这是你由衷的的赞叹

生: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师:用你的朗读呈现出泰山的巍峨 。峨峨读的高昂激越,这是你的赞美。

生:我看见了雄伟的泰山,把你的感受融进你的赞叹里好吗?读的铿锵有力,激情满怀。

师:是啊,如此巍峨,高俊,雄伟的泰山,让我们一起赞叹。

师:听,伯牙转诊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便从他的指尖浩荡而出。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江河?

生:宽阔的、浩大的、奔流不息的。

师:这里的江河指的是什么?

生:长江和黄河。

师:你的古文底子真深厚,是的在文言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江指的就是长江,河指的就是黄河。

师:一想到长江黄河不禁让我们想吟诵这些诗句(师生配合读)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师:如此水势浩荡的江河,让我们一起赞叹:“志在流水、、、

正是这样气势磅礴的泰山,正是这样奔流不息的江河。男生读出泰山的气势、女生读出流水的浩荡。

五、深悟知音。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便得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便得江河,伯牙心有所念,子期必得而赞之。用书上的话说就是、、、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比得之)

师: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这两人的情义?

生:(知音)

师: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知音的了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能成为知音呢?

生:(懂自己的人,了解自己的人,知道自己心思的人)

师:要懂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就少了接触和相处。可是老师查过资料,俞伯牙钟子期在这之前并没有任何的接触,老师就想问,俞伯牙为什么能成为子期的知音呢?

生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师:那老师就更有疑问了,伯牙是晋国上大夫,泱泱大国,宫廷乐师众多,懂得古琴音律的更是不计其数,难道他们就听不出伯牙琴声的美妙吗?为什么他们不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生2:他们只听得懂伯牙的琴声,但听不出伯牙内心的想法。

师:也就是说他们虽然也能听出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倾注在琴声中的心声他们却。

生:听不懂。

师:而这时唯有谁能得知?

生:钟子期。

师:唯有谁必得知?

生:钟子期。

师:所以说只有这样像伯牙这样,知琴、知声、有知心的人才能是伯牙的。

生:知音。(板书:知音)

师: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知道,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地。

生:开心的。

生:高兴地。

生:欢呼雀跃的。

师:孩子们,将你们的感受融进文字,通过声音表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出示前半段文字)

师:看着孩子们读的这样的激情满怀,老师也超想加入的,可以吗?那这样,咱们来师生配合朗读,看看我们是否伯牙和子期般的默契。老师读伯牙的部分,你们读子期的部分。

听听,一个伯牙,一个子期多么融洽啊,让我们给自己掌声,)

师:还想不想再读读?这次换下角色,你们读子期的部分,老师读伯牙的部分。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这首古文一句写伯牙。一句子写子期。

师:你的眼睛真厉害。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样的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

生:一个听!

师:一个想。

生:一个应。

师: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的和谐!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六、痛失知音。

师: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相见恨晚、他们约定来年再会,可是天意弄人,当伯牙如约来到相会的地方,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他的坟(要悲)

师引读(子期死---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声,天地间也为伯牙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

伯牙肝肠寸断,他绝望的呼喊再无知音。

他一次次在心中低叹---再无知音。

他一次次的在心中哀叹---再无知音。

师:伯牙啊伯牙,你寻觅一生,好不容易得遇知音,可是,子期却走得这样突然,你经毫无防备,毫无准备,顷刻间泪水早已模糊了面影,面对子期冰凉的墓碑,伯牙又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拿出纸笔,静静地想,好好地写(出示:子期啊子期,你一走、、、

生:子期啊子期,你一走,我便再无知音了。

师:你写出了伯牙对知音得怀念。

生:子期啊子期,你一走,这古琴于我又有何用呢?没人再能听懂我的琴声了。

师:你读出了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

生:子期啊子期,你这一走,便也带走了我所有的欢乐,就让我用这古琴为你弹完这最后一曲吧。

师:你读懂了伯牙的心。

师:伯牙一走,知音不在悲痛中伯牙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生: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谈?同学们,用你的朗读去诠释伯牙失去指引的悲痛。

师:这样的悲痛,要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

师:至此,《伯牙绝弦》,这感人的故事成了千古绝唱,感动着每一个人。

所以李白会感叹: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所以薛涛会写下: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所以岳飞会将问:“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无,弦断有谁听?

师: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班的孩子也在无限神往的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捧着书朗读。

师:虽然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还是要满怀着愿望,在天地间寻觅我们的知音。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25、 伯牙绝弦。

伯牙知音子期。

善鼓琴善听。

教后反思: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的是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段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学习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五年级学生学习了文言文《杨氏之子》,所以学习本文也有一定的基础。

本文虽是文言文,但相对文本意思来说是比较浅显的,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所以把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难点则是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极其此举背后隐喻的含义---两人至琴而始,破琴而终,听琴知音的情义。

小学语文 25《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读懂课文 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 读好课文 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 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4 背诵课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反思

一点 反思。第一次尝试上文言文,感触良多。课上我收获着孩子们的精彩瞬间,一个个从未举起的小手,在当下,鼓起勇气高高举起。一次次精彩的发言,也在当下,迸发出颗颗美妙音符。一节课很快就这样结束了,我翻看着老师们给予我的评课建议,将反思跃然纸上。一 教师与文本对话。备课时,我以 知音 为主线,抓住两人从相...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反思

伯牙绝弦 教学反思。伯牙绝弦 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中采用 没有注释,还可以借助工具书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现代问汇代替古文词汇 这两种学法,真正实现顺学而导。在这个课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 熟读成诵 课堂上,我设置了不同层次 逐步推进的朗读,从读通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