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平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平射线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平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的题〔通过第2题,使学生看到我国的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六、板书设计。
附送:2019-2024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 1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同学们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2,1,1),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
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小学六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精品资料欢迎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页例2 练一练 作业本 第17页。教学目标 1 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2 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
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六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学重点。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教学难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教学步骤。一 铺垫孕伏。教师提问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
六年级数学教案《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材分析数学十一册p 62页学情分析。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基础。学习目标。1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图准确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2 掌握当统计数据的时间不连续的时候,水平射线表示的距离要根据实际时间多少来确定的方法,并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导学策略讨论法 尝试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张数据统计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