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故乡的云》,并出示歌词)
这首《故乡的云》,使我们听到了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这种思乡之情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从古至今,未曾间断。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著名诗人王安石写的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诗的题目中的第一个是个多音字,他有两个读音。
在这里指停泊,停靠,所以读bo。同学们仔细观察题目,你会发现题目中隐藏着好几种事物(船,瓜洲)除了字面上的,还有隐藏的(诗人,长江)那你可以试着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看到诗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或者是说你最想知道什呢?有同学会问:
诗人为什么把船停在瓜洲呢?还有同学会问:诗人那时候的心情是怎么的呢?
如果我们不深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大家就不能够这首诗的意思,也就不能够走近诗人得内心世界,现在大家先跟着录音读读这首诗。这首诗尽管只有短短的四行,28个字,但是28个字里面出现了六个多音字。
二)再读古诗。
请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读一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
三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
三)细读古诗前两句。
我们回忆一下,在学习古诗时想要理解诗意常常需要借助注释,有一些书上没有的,我们还可以抓住关键词,或者展开想象或联系其他古诗词,或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请大家边默读边思考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
京口、一水、间、钟山、数重。
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
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我们来看一下。
京口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在长江以南,和瓜洲隔江相对,而距京口几座山之外的地方就是南京的紫金山,也叫做钟山。南京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他出生在江西,但是他是在南京长大的,因为他的父亲曾经在南京放过地方官。
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极目远眺,由隔江相对的京口想到了他的家乡钟山。在你眼里,诗人此刻离他的家乡是远还是近呢?
近: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水”罢了,所以他离家近。
只隔”一词也可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远: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很远。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作者看来又为什么那么近呢?因为作者他特别想念他的家乡,他思乡心切,归心似箭。所以人在途中,心系家乡。
再远的距离在作者看来都很近。
我们能从文字中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情感,那你是否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它读出来呢?试一试。
也许你还不知道,南京这个地方与王安石有着难舍难分的情缘。王安石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南京度过的。他曾经三次担任南京的知府。
他的父母去世以后,王安石曾经两次在南京守孝,两度辞官后也都是居住在南京。诗人在这里,曾经睿智读书,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诗人在这里曾经收徒讲学,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著作。诗人在这里也曾经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当地的百姓带来希望。
孩子们,这南京对于王安石来说仅仅是一个居住之地吗?答案显而易见,不是,这是一个温暖的、充满回忆的,挥洒过青春与汗水的地方。看似写景,实则抒情的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思乡情怀,另我们久久不能忘却。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行诗!
四)细读古诗后两句。
我们接着看后两句。绿、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五)品读古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这个“绿”,能不能把它换成其它字?(吹,拂,碧,到,满)
其实,王安石在写诗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些字,但他最后选择了“绿”,你们知道为什么?(放录像,欣赏江南美景)
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的美景,美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江南的美丽景色?(“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绿满江南”、“桃红柳绿”、“春风和煦”……同学们可以按下暂停键,把这些描写春景的词积累下来。
这里的“绿”,不仅写出了春日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更写出了春风吹过草木、送来一片生机的动态变化,甚至令人感到春风都带有了人的情感。
诗句中的“又”字,我们也不能忽视,就是这个“又”字,让诗人不由得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呀?诗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时照我还。
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明月何时照我还?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
同学们,诗人在家乡都度过了哪些难忘的时光呢?请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感受是什么)”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可以按下暂停键。
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他们是多么幸福!
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饮酒品诗,是多么的惬意!
同学们,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吗?不能。
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不能。
一切都已远去,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只有这轮明月呀!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肺腑的仰天长问。
那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家呢?
资料: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2024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
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202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2024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
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通过这段资料,我们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个无可奈何的王安石。诗人他无可奈何离家而去,只好问明月——
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只有问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只能问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发自肺腑地问明月——
明月何时照我还。
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请用自己的心去体悟诗人的心吧!就请你把自己当成那位站在江畔遥望明月,深深思念家乡的诗人,再来吟诵《泊船瓜洲》。(配乐朗诵)
三、总结升华。
思乡是一簇泪,飞溅的泪花会将秋阳下的杜鹃花瓣打落。思乡是一屡愁,会叫人一夜间白发满头。思乡是一抹绿,无论春夏秋冬,它依然保持着生命的原色……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
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 浣溪沙教案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三词客 八大家 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 苏洵 苏轼 苏辙 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 柳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 浣溪沙教案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三词客 八大家 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 苏洵 苏轼 苏辙 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 柳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诗意,并有所创造,感受春光的烂漫。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托物抒情表达方法的妙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热爱之情和暂得安身的适意之怀。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怀。教学难点 理解托物抒情的妙处。教学用具 小黑板 彩色粉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