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二人教新课标

发布 2020-08-10 11:00:28 阅读 4753

精品资源欢迎**。

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询问,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2.引导学生体会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3.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询问,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2.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网上了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民风民俗。教师:搜集民风民俗的。【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一、交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1.全班交。

微课设计指导。

流平台”小林和小东流课内外了解。

约10分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到的民风民俗、钟)

读,看发现了什么。节日习俗、地方2.引导学生通过饮食、民族服阅读、调查等方式,了饰、民族工艺品解更多的民风民俗,来等。

增长知识,开阔眼界。2.回顾本3.引导学生学习单元所学课文,本组课文的收获:了解用自己的话说了哪些民风民俗,学习出自己所了解。

精品资源欢迎**。

了哪些比较典型的写的民风民俗和。

法?比较典型的写。

3.引导学生结合法。本组学习的课文,交流。

3.交流这。

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次习作中自已。

表达方法。是如何运用课。

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二、日1.出示古诗,正积月累。(约15分钟)

确朗读。1.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

2.积累《元日》。意思和自己在(1)提供注释:元诗中了解到了日——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的哪些春屠苏——屠苏酒新桃、节习俗?(燃放旧符—一春联。

爆竹、喝屠苏。

3.积累《天竺寺酒、贴春联等)八月十五日夜桂子》。2.正确流(1)理解诗句大利地朗读两首意:

那珊珊而落的桂古诗后,练习背花,本就洁白如玉,在诵。月光映照下更显得晶莹;拾起细看,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应该是月中的嫦娥撒于人间。

2)了解古人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精品资源欢迎**。

三、趣1.趣味导入:同味语文。(约15分钟)

1.学生默。

学们,有这样一个关于读《有趣的标标点的趣味故事。一人点》,体会标点去看他一个吝啬的朋的神奇魅力:使友,到了朋友家,下起一首七言诗变了雨。

这位朋友不想留成小令,又变成他吃饭,就写了句话:小短剧。“下雨天留客天留人。

2.学生谈。

不留。”他却这样读谈自己所知道到:“下雨天,留客天。的有关标点符并在留人不?留!”朋友无号的趣闻,奈,只好留他吃饭。可班级交流。见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朗读七言诗和小令,体会不同的韵律。想象小短剧,更深地理解古诗意境。说说自己读完后的想法。

3.引导学生谈谈与标点符号有关的趣闻。

教学反思。教学中,鼓励学生写环保方面的宣传标语,可以大大激起学生的环保热情。尽管学生的语言还有些稚嫩,但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很好。

这一环节的设置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人教版语文教案六年级下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 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以及本组课文的文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 阅读古诗 元日 和 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3 阅读 有趣的标点 了解标点符号的妙用。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并正确利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文法。2 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教学准备 相关...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回顾与拓展五人教新课标

精品资源欢迎 第五单元回顾与拓展五。课文分析 本次 交流平台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 二是交流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日积月累 部分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方法 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16个四字词语。而 成语故事 主要通过 舍本逐末 这个成语故事,为学生展示它的丰富意蕴。...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回顾 拓展二教案

回顾 拓展二。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3.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