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6会动的画教案

发布 2020-08-09 16:20:28 阅读 2282

xx会动的“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会动的“画”》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课程。“会动的画”是一种最简单的动画,这个简单的动画也是我们目前动漫创作或者电影制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它将视觉暂留的科学原理和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设计在同一载体或者是连续的画面里面,通过玩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感受会动的“画”并能自己创作会动的“画”,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

本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而且要注重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会动的“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勾线笔、水彩笔或彩色铅笔、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制作课件;制作教具:手翻书、抽拉式会动的“画”、转轮式会动的“画”;16开白纸若干张(较挺而薄的纸张)、订书机。

教学过程。1、欣赏手翻书**,谈话引入。

1)教师:看这段**,是不是很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做这样的“会动的画”。

2)教师:请同学们翻开第6课会动的画,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自学一分钟。“板书:会动的画”2、检查自学情况,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以下内容有选择性的答疑。

3、深入**,继续了解会动的“画”如何形成。(1)欣赏课件《鹬蚌相争》,理解连续翻动产生会动的感觉。

教师:“连续翻动,画面中的鹬在动,为什么会产生动的感觉呢?”

同桌间相互讨论,**画面是如何动起来的。

小结:整个过程由5张画组成,每张画面有所不同,连起来**就会产生动的感觉,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2)了解视觉暂留原理。

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秒内不会消失。

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动作连续的视觉效果。

教师:“这个原理很重要,我们生活中的电影都是按照这个原理来实现**的。"(3)欣赏体操少年的做操步骤图。

教师指导分析:“每张**初看基本一样,但是有微妙的变化。每张**之间,体操少年的身体没有变化,手部和脚部有细微的变化,稍稍抬高或稍稍降低,它们虽有不同,但是有一定的规律:

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画面的大部分是有联系的,小部分是不同的。”

4)示范教具:翻看两张不连贯的步骤图,ppt展示体操少年不连贯的两张步骤图。

教师:“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提醒:教师在演示时,可以来回反复**,使学生感受动作的效果更强烈一些。)

4、进一步深入**会动的“画”的展示方式有哪些。

教师:“刚才**里会动的‘画’,叫‘手翻书式’。”

书中介绍过,除了“手翻书”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让画动起来?小组讨论,**会动的“画”还有哪些展示方式。

小结:“抽拉式”“转轮式”。

5、学习制作会动的“画”。

1)展示会动的“画”的制作步骤图。

想好第一张的动作和最后一张的动作。

中间的过渡动作分解要均匀。

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

2)欣赏会动的“画”:《鸭子下蛋》。

教师:“看一看,找一找,有什么难点?”

怎样才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

同桌讨论、思考如何能使每幅画面连接一致。

3)拷贝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摹’的方法,利用一张薄的纸,将相同的部分摹在纸上,再放在第二张纸上面刻一刻,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拷贝纸的作用),第二张纸上就会有一浅浅的印子,再根据印子描出形体,需不同的部分留出再画。

”小结:通过拷贝的方式,摹印需要相同的部位(或利用光线透视的方法),并留出需表现不同的部位的位置。

6、提出作业要求。

1)用手绘的方式设计多个动态连续的画面(动态越多,画面连续效果越自然)。

2)选择适合的方式让画面自然地动起来(除了介绍的三种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画动起来),要求动作自然,效果连贯。

7、学生进行会动的“画”的创作。

建议:动作快的学生,鼓励可将手翻书做得厚一点。

8、展示、交流。

出示评价要素:

形象是否xx?

动作是否自然?

制作是否精良?

操作是否方便?

1)学生根据评画要素,边玩边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会动的“画”。

2)教师小结。

9、拓展。1)启发思考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

教师:“今天我们是用手绘的形式制作会动的‘画’,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制作呢?”学生:思考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会动的“画”。

小结:如“拍照所形成的连续画面”“微电影”……

2)展示**形成的连续画面。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会动的‘画’,都是利用‘视觉暂留’这一原理而产生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

学生:欣赏、感受。

3)展示微电影《快乐周末》。

学生欣赏、感受。

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多角度思考,联系生活继续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制作会动的“画”。板书:

会动的画。视觉暂留原理:秒——动起来。

手翻书、抽拉式、旋转式。

拷贝方法:摹印。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会动的剪影

会动的剪影。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 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 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课前准备 1 搜集有关皮影的 文字资料。2 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3 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 民间故事成语故事 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

六年级下册美术《画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运用单幅画面或 的形式,绘制出能体现一定故事情节的铅笔创作草图,然后上色。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 技巧和创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运用多种方式创作画的内容,加上丰富的想象,合理的格式,使画面更加生动 有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 审美...

六年级下册美术《画故事》教案

画故事。人美版 美术 6年级下册11课。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 造型 表现 领域的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国画方面知识的最后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描绘,检验一下学生们对中国画的材料及工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同时还力图在表现故事情节场景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