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米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09 03:33:28 阅读 8169

《认识米》教学设计(第2课时)

杨玉生。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绳、1米长的绳子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课件出示:

二)引入新课。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点明课题:认识米。

(板书:认识米)二、亲历过程,**新知(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小组合作交流)(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

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1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举例说明)5.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生举例说明)

6.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板书:米m)

二)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1.1厘米到底有多长?让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2.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示意一下。3.估测1米有多少厘米。4.小组合作活动:

1)活动要求:两名同学拉直小组内1米长的绳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测量绳长。

2)经过测量发现:1米有5个20厘米,即:20+20+20+20+20=100(厘米)

5.课件演示测量过程。还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图,10厘米10厘米的数,得出结论。

6.引导学生归纳米和厘米的进率:1米=100厘米。(板书:1米= 100厘米)

三、尝试练习,应用提升。

一)量一量。(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接着量出2米、3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本题需要先量出实物的实际长度,再推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实物长1米。推算较难,只要能大概估算出结果即可。

三)估一估。(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4题)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负数 例1例二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温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负数的学习。学生已有的关于负数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例1呈现了用温度计显示的上海 南京 北京这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让学生初步...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 教学反思。杜义娇。教学了 认识负数 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课堂总体来说很顺。但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不熟悉温度计?在预习中,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上4摄氏度记作 4 零下4摄氏度记作 4 这样的问题理解很容易,但在练习中很多孩子都不会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会看温...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负数 教学反思。核心提示 认识负数 以往安排在中学阶段进行教学,新课程改编后,作为了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学生可以直。认识负数 以往安排在中学阶段进行教学,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