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发布 2020-08-07 10:06:28 阅读 8638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水滴里的生物、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等4课。

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 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课时安排: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镜臂通光孔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学生分组观察。

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自主观察 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

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五、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教学反思:水滴里生物》是显微镜下的世界的第一课,随着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微观世界。让学生观察透明水杯,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水杯里的小生命,接着,给学生抛出了问题:

水杯里除了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小生命之外,有没有其它小生命了呢?如果有,你准备如何找出它们。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水中了,积极性非常高。

番茄酱的标本,同样给了学生很强的震撼了,通过学生的操作,每个学生都看到了显微镜下番茄酱的样子,很是兴奋。当我告诉它们看到的是番茄酱的样子时,学生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可以说,这样的课,学生是蛮喜欢上的。

2、做酸奶。

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教学过程: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 。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1、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2、全班汇报并交流。

3、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4、学生提出问题。

三、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

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 **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 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

6、讨论和交流:酸奶是怎样制成的。 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

四、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五、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模拟病菌通过**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3、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4、谈话:除了**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5、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6、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

教学反思:一、让学生亲历**的过程。

在教学《做酸奶》第一课时,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关系,决定让学生把做酸奶这一实践活动延续到家里进行。在上第二课时的课上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回家做酸奶的同学寥寥无几,难得有个别同学做了却没有成功。因此决定和学生一起再经历一次做酸奶的过程。

二、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与方向。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问题,但是真要做起实验来,他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或直接的失败。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生实验前将这一技能有目的地进行渗透,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知道如何对实验变量加以控制。

三、实验后及时地作出总结。

每一个实验都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讲要自己悟出其中的涵义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得到提升,科学素养就会得到锻炼与提高。

3、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二、了解霉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三、**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四、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五、巩固应用。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教学反思:第一,观察霉,认识霉有不同的形态。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霉,让学生尽可能在回忆中发现容易发霉的季节、气温、环境等因素,以便学生在后面设计发霉的实验中调用这些已有经验。

接着,我指导学生观察发霉的物品,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用显微镜观察,让学生在逐次观察中不断加深对霉的认识。

第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想一些物品发霉的事例及其环境条件,推测出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2)为了判定霉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引导学生找出与之相反的条件,并对这四种条件进行组合。

(3)根据四种条件组合,确定对比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条件相同,另一个条件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每一组对比实验中,相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分别是什么,以便控制实验的变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 我在成长。教学目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1 出示课件 猜猜我是谁。2 谈话 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 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3 提问 看了这些 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二 ...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1 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 1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 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2 知道微生物 动物 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3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教学重难点 1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2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教学方法 观察法。教学准备 1 放...

六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2 我们的生长发育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2014年9月11日。教学目标要求。1 认识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2 利用 图形 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青少年身体发育的资料。3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以及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学生对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活动。2 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