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如,例1通过冬天教室里和教室外的气温对比,室内、室外的气温分别是零上16℃和零下16℃,来引入负数。因为气温是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信息,从气温引入能让学生感受生活**现负数的必要性。
再如,例2通过明细中存入和支取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其他地区的时间,等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单元教学建议。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3.本单元内容可安排4课时进行教学。
三)课时分配
负数2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
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要让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措施。
1)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充分复习好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借助实物多让学生感知概念的意义,不能死记硬背,要能用自己话说清楚。特别对中下生应多结合实物或图形指出问题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推导过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给学生。
4)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每节课的新课铺垫、例题教学、或是练习讲评都借助于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一边口述、一边指着实物来说,加强感知。
5)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
6)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经历试验**的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五、教学准备。
圆柱、圆锥实物,模型,多**课件,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六、课时安排:
圆柱的认识 ……1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2课时。
圆柱的体积 ……2课时。
圆锥的认识………1课时。
圆锥的体积………2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比例。
一、教学内容。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编排特点。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比例的实际问题。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例1教学比例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由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义的教学。
教学时,可先复习比的知识,然后出示国旗长与宽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选取其中两个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由比值相等,将它们写成一个等式,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找比组成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介绍组成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项、内项、外项;分别计算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再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时,可利用前面组成的比例,认识项、内项、外项。然后结合一个或几个比例式,让学生通过讨论,逐步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教材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1)例2。例2教学解比例,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根据问题设、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可让学生自行解答。
2)例3。例3是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教材只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则由学生自己完成。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例1。例1教学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引出正比例的意义,说明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体积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接着把正比例的关系进一步抽象概括成(一定)。
教学时,教材提供的6组数据不必通过实验得出。让学生计算出每组数据相应的底面积后,教师可以出示几个问题:(1)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
(2)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3)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明确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出正比例关系:
(一定)。
2.例2。例2教学正比例图像。教材直接呈现例1中体积与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再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可先出示例1的数据表和坐标系,结合数据表中的数据说明:表中的每一组数据,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师生共同描点,并把描好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形成体积和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引导学生认识该图像。
3.例3。例3教学反比例的意义。编排思路与例1类似。
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仿照正比例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三)比例的应用。
1.比例尺。
1)主题图。
教材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 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 4题 教参p32 35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 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a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一 填空 25颗 1 一个数由5个百万 6个万 8个千和9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2 已知6x 7 49,那么4x 2 0.6 12成。kg增加后是56kg 5m比4m多25 6 已知4x 5y,那么x和y成 比例。4时 时 分。8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dm,高2dm...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
林阁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 学案 课题 认识负数 主备人 庞云祥时间 2015年3月3日审查意见 课题 认识负数。内容 教材第2 4页例1 例2。学习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 写正数和负数 2 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板块一 轻松热身。1 说出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