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发布 2020-07-12 12:56:28 阅读 6529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都是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再让学生去验证,最后教师通过对比实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而在以上教育中却不然,我先采用学生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际中懂得其中的道理,用一个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其中的知识点,明白了圆锥与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从而是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原理,而且我有意地将实验的环节复合,在看似混乱无序的实践中,增加了学生对实验条件的辨别及信息的批判,同时这也是这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我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同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实验,实事求是,认真分析自己操作实验出现了和别人不太一样的结论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观。

学生学的主动,经历了一番观察、发现、合作、**的过程,既能达到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发挥。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总之,这节课,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猜想---实验---发现”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行了**失败的深刻反思,有利于从小树立科学的实验观。

我思考:如果长期在这样的**中去学习知识,学生就会变成有思想、会思考、会研究、会学习的人。我为自己加油:

做一个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好老师!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

1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一个这个 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2 圆柱有 个面,其中 个底面,个侧面,底面是两个相同的沿高剪开的侧面展开图是因此,圆柱的表面积2 注意 实际生活中,在算表面积时,无盖水桶要算 个面,烟囱只需要算 3 把一个长方形绕着它的长转一圈,就可以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圆锥的认识》研讨课教案

课题 圆锥的认识。学习目标 一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并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二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2 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 情感态度与...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圆锥的认识》研讨课教案

圆锥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学内容 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p31 32页内容,相应的练习。学情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