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 课文16草原苏教版

发布 2020-07-29 08:45:28 阅读 5877

《草原》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看了这些**,你的心情怎样?生;草原那美丽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气清新,天气晴朗。师: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样吗?谁还有补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间开满了各种鲜艳的野花。

师:开满了野花。在一片绿色中,万绿丛中点点红。

这色彩更美了!生:我想像中的草原,还有蒙古人的帐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生:

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许多牧民都骑着自己最好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草原上非常热闹。

师:很好。咱们先说到这里吧,大家说得都很对,想象很丰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那么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你们预先读过课文,应该能说出来。

生:课文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师:对,一开始就写草原美景,后来呢?

生:写作者去内蒙访问,蒙族人民怎样欢迎他们,还写喝酒、唱歌、演节目什么的。

师:大家再考虑考虑,刚才说了,课文写了那么多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呢?生: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生:第一部分是我们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草原风光,行不行?(板书:“风光”)生:第二部分写了蒙古族的人民欢迎了我们,接着我们一起联欢。

师:从整个接触过程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感?生: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师:也就是说,第二部分写的是草原上的人情,(板书“人情”)人的情感,那么,你通过预习,对整个课文有一个什么初步感受?

生:我感觉到草原十分美丽,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师:

(在“风光”后加“美”)热情好客,蒙汉情深这都表现了人情的什么?(在板书“人情”后加“美”)是不是一种人情美呀?那么整个的课文连起来,草原的风光和草原的人情都是这么美好,(在“风光美”与“人情美”间画一直线相连)那么就构成了一幅(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直线与“人情美”连接)师:

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写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那么这幅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一会儿来仔细学。我先了解一下,大家在预习中,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

生:我想问,文章第一小节为什么用很大的篇幅来写草原的风光美?与后面的段落有什么关系?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乍看起来,(指板书)这写的是风光,这写的是人情,似乎这之间没有什么关系,这两段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再解决,你呢?再看上面的那一行字,自己也许会得到一点启发。

谁还有问题?生:我想问,文章后面几个小节都写到作者和蒙古族人民在一起团聚、联欢的事,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而不能以“蒙汉情深”来为题呢?

师:谁还有问题?

生: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什么意思?

师:你不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一会儿注意听。生:我想知道课文所写的草原是哪个地方的草原。

师:那咱们顺便说一下吧,《林海》这一课大家学了吗?(生有答没学过,有答看过的)

师:不管学没学,老舍先生曾经随着中国作家代表团,走访了一次东北和内蒙地区,他先上了大兴安岭,看到了林海,就写了一篇文章叫《林海》,小学课本里也有。他又翻过大兴安岭往西走,就直接下到内蒙古自治区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东北、内蒙和大兴安岭的地图)一下大兴安岭,刚一走进内蒙草原的时候,就到了内蒙最北边的呼伦贝尔盟,盟内有一个旗,就是老舍先生所去的陈巴尔虎旗。

内蒙的盟,相当于内地的地区,旗相当于内地的县。大家看到课文上有“陈巴尔虎旗”这个名字没有?生:

有。师:它属于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大家知道就行了。

师:现在大家打开书,谁能把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拿出一支笔来,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手里还要一边画。

画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出来,看谁勾得准,你开始读吧。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的无限乐趣。”(其间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师:

读得很不错,但是我要提醒你一句,注意保护嗓子。“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是那么明朗。”你们说他现在看到的是草原的什么?

生:是草原总的景象。

师:对了,(板书“整体”)他看到了草原的整体。按照刚才你们的想法,草原的整体给人一种什么感受?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生:作者感到非常兴奋与激动。

师:草原的整体的特点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一望无际,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师:对,是一望无际的,(在板书“整体”后写“开阔”)也就是说,作者现在的心情是激动的、豪放的,是不是?(再写“豪放”。

到此,板书为:“整体—开阔—豪放—高歌”)他是这么一种情感,所以他要高歌。在豪放的心情当中,他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诗可能不可能?

师:那咱们接着研究。再来考虑这个(指板书“低吟”)咱们归纳一下,谁再把。

后面的好好读一次,读到什么情感呢?刚才有同学说作者陶醉了,才要低吟,非常正确。(在“豪放”下写“沉醉”)已经沉醉了,那么什么样的景色能够使他沉醉呢?

生:是柔美的景色。

师:对了。(在板书“开阔”下写“柔美”,这时板书为:细部——柔美——沉醉——低吟)说得非常好,你能不能把草原的柔美读出来,把作者那种沉醉的情感读出来?谁能完成这个任务?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轻轻流入云际。”师:读得不错,你们沉醉了吗?生:沉醉了。

师:真沉醉了吗?自己把刚才这一部分轻轻地读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给沉醉了,开始。(学生自读课文)

师:好,停止。课文第一段大家学得非常好。

从阅读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作者进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后的情感变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写的。我们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情景交融地学习了课文。

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我们学习后面的课文。刚才上课时大家说了,后半部分课文写的是作者一行人受到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的风情,那就得在读书中抓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仔细思考。

大家先认真读课文,准备更好的发言。第一次发言时先把后半部分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弄清楚,从整体内容上,把后半部分课文内容把握一下。好,开始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教师行间巡视辅导)师:我们现在开始研究后半部分课文的内容层次。

生:我认为课文后半部分一共写了四个自然段,正好是四个内容。首先是作者他们受到蒙族人民的热情欢迎,然后写……

师:先等一下,我们说了一段说一段,你刚才说的这一段,你能给它起个小标题吗?

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师板书。

师:我们开始讨论。这回发言,我要求你一边说,一边把你所引用的句子很好地读出来。又说,又读,再加上自己的评论,会说吗?

生:我在第二小节的这句(读)“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这句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十分好客。

有客人来了,到几十里外去迎客人,一般在我们这里,如果到别人家做客,进去就是了,从不到几十里外去迎接。师:几十里外去迎接,而且看到汽车来了,马上掉转马头给客人带路,咱们给它简化一下,迎客的方式是,(在板书“迎客”后写“几十里外驰马”)师:

你站起来,我问你,根据这个“驰”加上蒙古人民的心情,你来回答你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个“飞”。

生:我想因为蒙古族人很想把客人带回自己的家里,他们非常好客,所以想尽快地让客人到自己的家里。所以他们好像要飞。

师:对了,所以好像要飞一样,对了,请坐。那么大家看一看,他们刚刚入草原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景色啊?

生:(读)“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师:(打断)好,既初入草原是这么一种情景,走一百五十里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除去忽飞忽落的小鸟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如果突然看到一种奇特的东西,他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是一种非常激动的心情。

师:“河”后面为什么要用叹号,为什么?

生:因为除了草原外,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走了许久才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明如玻璃带子的一条河,说明他是激动的。所以用感叹号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为什么要形容成彩虹,他把彩虹和彩带对比了一下说彩虹好,那么你们觉得用彩虹还有什么意思呢?

生:也就是说,蒙族人民像彩虹一样,骑着马来迎接,搭起了一座友谊的桥。

师:这个意思你刚才已说了,你看看课文上的描写,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指人的衣服的前襟和腰带,他们骑在马上,马在疾驰,所以前襟和腰带都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师:下面再看看相见这一段,连读带说带评,这叫“读说式”看你会用不会用。生:

在这一小节我勾了(读)“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我勾的句子说明了蒙古族的人民非常热情,好客。生: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民族团结互助。”师:他为什么要说: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生:因为他们语言不同。

师:你说你的,我不知道你说什么;我也照样说我的,你可能也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但是因为心里是相通的,虽然不知道具体说的什么,但是所表达的意思,表达的情感,明白不明白?

生:明白。

师:这就很有意思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知道说什么,但是都知道彼此的心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呢?生:是。

师:现在再来看第三段,“款待”。

生:我勾了(读)“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的手抓羊肉。”这里说明了蒙族人民习惯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师:这些东西你知道吗?奶茶知道吗?

生:奶茶是用牛奶制成的茶。师:

怎么是用牛奶制成的茶呢?

生:奶茶是用牛羊的奶,加上藏族和蒙族都喜欢的酥油,就变成奶茶了。师:

不对,我告诉你们吧。把牛奶熬在锅里,撒一把盐,然后放茶。蒙族人喝的茶是那种压成块的像砖头一样的叫砖茶,砍下一块来,掰烂放在锅里面,熬出来。

以后,既有奶香,又有茶香,还淡淡的有点咸味,既不腻口,喝了还很香,(众笑)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颜色稍微浅一点,奶豆腐知道吗?生:奶豆腐是用牛羊马的奶制成的,形状像豆腐一样。

师:把奶晾干,蒸发掉水分以后就变成块状的了,吃的时候掰一块,有软的有硬的,软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开吃,别有风味。这手抓羊肉你们吃过吗?生:没有。

师:告诉你们吧,我也没吃过。(众笑)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连骨头切成比拳头还大的块,炖在锅里面,炖好了以后,把它捞上来,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端在客人面前。

因为块太大,用筷子挟不住,只好用手抓起来吃,所以也叫“手把羊肉”,吃起来非常豪放。蒙族人民的特点就是非常豪放。吃东西,喝东西都是这么豪放的。

这是民族的特点,明白了吧?把这些东西端上去,还要喝酒,这酒也是用奶配制的,所以叫奶酒。而且不是喝完就完了,后面写怎么喝酒的?

生:“干部向我们敬酒……我们再回敬”,这就表现了蒙汉两族的深厚友情。师:对了,那么你知道什么叫“老翁”吗?

生:一般是指年纪上了六七十岁的老爷爷,在村子里最有身份的人。

师:他们端上了奶茶,手抓羊肉,而且喝酒时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举杯敬酒,那么谁能用一个词把你也举杯我也举杯,不断地敬酒这个情节描述出来?生:我认为是回敬再回敬。

师:当然也可以这么说,现在我是让你找一个词把不断地举杯描述出来。生:应该是频频。

师:对了,(在板书“款待”后写“煮茶抓肉、频频举杯”)有没有民族特色?(生答有)最后一段,谁来读一下?

生:(读)“饭后,小伙子们表演了套马……天涯碧草话斜阳。”师:谁能把刚才的这一段也这样来说一遍,连读带说的。

生:我勾了(读)“饭后,小伙子们表演……民族舞蹈。”我觉得这句说明了蒙族的人民非常好客。他们在吃饭的时候就非常热情,饭后,又表演节目,他们一。

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晚上。

师:大家看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什么叫“何忍别”呢?生:怎么忍心分别呢?

师:就是说他们不忍别离,(在“摔跤”后写“不忍别离”)那么这个“天涯碧草话斜阳”是什么意思?(问一学生)你刚才不是问我这句话怎么讲吗?你现在来讲一讲。

生:夕阳西下了,我们还在这长满绿草的……天边……说话。师:“天涯”是什么意思?生:指遥远的地方。师: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生:是指蒙古的大草原。

师:对,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呢?这个很好理解,一片什么样的大草原呢?生:绿色。

师:“斜阳”是什么意思?生:夕阳。

师:夕阳西落是不是?这个“话”是什么意思?生:这个“话”在这儿是话别的意思。师:跟夕阳话别?(众笑)生:应该是谈论。师:谁和谁谈论?

生:蒙族人民和我们谈论。师:那么怎么叫“话斜阳”呢?

生:我觉得是,在夕阳的照耀下谈话。这个“话”不一定就是“话别”。

师:对,这是诗句的一种倒装形式,比较特殊。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是。师:

因为蒙汉情深,怎么能够忍心相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是不是?下面,大家想一想这么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我们在刚才讨论的时候看到了,他先写的是什么呀?

(指板书)生:整体。

师:写的是“景”(板书写“景”)通过写景,然后怎么样?生:抒发感情。

师:对,抒情。(在板书“写景”后写“抒情”)再后面呢?通过写什么?生:人和事情。

师:对,写事情。(板书“写事”)通过写事情,还在写什么?生:抒情。

师:对了。(在板书“写事”后写“抒情”)这两个抒情的“情”共同表达了什么情感呀?

生:共同表达了美的情感。师:美的情感。具体一点。生:是蒙汉两族的友谊。

师:这种友谊使作者怎么样?你们说,看到风光,又要高歌又要低吟,看到蒙古人民这么热情,他对整个的草原怎么样啊?生:爱。

师:不但爱,而且是什么呀?生:热爱。

师:对了。(板书“热爱”)热爱到什么程度?生:不忍别离。

师:(在板书“热爱”后写“依恋”)一种依恋的情感。那么你们说,这课文的第一段和后面这些有没有关系呢?生:有。

师:什么关系?

生:它的关系是,第一小节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这两种美结合起来,就抒发了作者热爱草原,依恋草原的感情。师:他说得对不对?生:对。

师:两段的关系讲明了没有?生:讲明了。

师:从两个侧面,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对不对?生:对。

师:你们说,他在看到草原的时候高兴不高兴?生:高兴。

师:对那些骏马和大牛也把它们人格化了,说它们像人一样地高兴。(指一同学)你刚才问我骏马和牛为什么也有乐趣,这回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师:好吧,咱们课文讲完了。下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 课文16《穷人》语文S版

16 穷人 课堂实录。一 认读本课生字词。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 穷人 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本课生字词 谁会读这些词?生读。师 课件中的 勉强 的 强 变红 这个词是个多音字,它可以读二声,比如坚强 强大,但有一种情况,在它表示硬要 迫使的时候,它读三声,比如强人所难,...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 课文16《穷人》语文S版 1

16 穷人 课堂实录。一 认读本课生字词。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 穷人 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本课生字词 谁会读这些词?生读。师 课件中的 勉强 的 强 变红 这个词是个多音字,它可以读二声,比如坚强 强大,但有一种情况,在它表示硬要 迫使的时候,它读三声,比如强人所难,...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16草原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 16草原苏教版 上课时间 师 歌曲 师 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这节课,我们跟着作家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 草原师 再读一次生 草原。师 你们去过草原吗?谁去过草原?生 去过。师 请问你第一次去草原感觉怎么样?生 感觉很高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