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优秀名师

发布 2020-07-28 21:50:28 阅读 7212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上,继续结合具体的情境,学习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材的基本结构如下:

例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 (p1~3)

例2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二 (p4,6)

整理与练习 (p7,9)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方程是用字母符号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等量关系的,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思维水平都比算术的方式更抽象,其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探索方程的解法,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例1是列形如“ax?

b=c”的方程

解决的实际问题,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逆运算;例2是列形如“ax?bx=c”的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几倍求和”的实际问题的逆运算。例题和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实际问题相比,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完全一致,只是条件和问题不同。

这样的实际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思路比较特殊,思维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往往不知道从**想起。而用方程解,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的解题经验,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样,选择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作为方程的学习内容,既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代数的思想方法,体会方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2(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在现实情境中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并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例1在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找出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并通过交流,抽象出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明确“已知大雁塔的高度,求小雁塔的高度,可以列方程解答”。

需要说明的是:让学生自主地找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的高度,22等,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列不同的方程去解决,并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虽然列出的方程不同,但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这一关系列出方程的。

相对而言,例2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时可以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是290公顷,那么水面面积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颐和园的占地面积与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水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自主地抽象出数量关系式:陆地面积+水面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并根据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教材没有单独安排解方程的例题,而是把解方程作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一个环节来安排,目的是帮助学生体会解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教材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后,继续引导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时,例1要结合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解方程“2x-22=64”时,为什么要先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22,例2要通过讨论“x加上3x等于64,也就是几个x等于64,”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乘法分配律等不同的角度解释其中的。

道理。求出陆地面积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水面的面积。

4(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十分重视教给学生正确的检验方程的方法,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例1要求学生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求出的答案是否符合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例2主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其检验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把求出的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二是根据求出的答案,先检验水面面积加上陆地面积是否等于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再检验水面面积是否等于陆地面积的3倍。

教学时可以提出“这道题怎样检验,”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检验方法,并对不同检验方法进行比较,体会每一种检验方法的不同思路。

5(有层次地组织练习。

为了配合例题的教学,教材有层次地安排相应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一方面,安排和例题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方法,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如:

第页的“练一练”,练习。

一、练习二的第题等;另一方面,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富有变化的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开寻求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如:练习一的第题,练习二的第7至11题等。

此外“整理与练习”的第14题,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意义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的基本结构如下:

例1、例2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练习三 (p10,14) 例3 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例4、例5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练习四 (p15,18) 例6、例7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练习五 (p19,24) 例8 常用的体积单位

例9、例10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v=abh)

练习六 (p25,29) p27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v=sh)

例11 体积单位的进率练习七 (p30,32) 整理和练习 (p33,35) 实践与综合运用表面积的变化 (p36,37)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对实物的观察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次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会经常遇到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如:粉笔盒、牙膏盒、食品盒等,对长方体、正方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重要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的活动。

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按“再现实物表象?抽象立体图?探索特征?

认识长、宽、高”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例1组织了三个层次的活动:? 再现表象,激活经验。

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图,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又丰富了感知。? 抽象图形,修正表。

象。通过观察长方体,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引导学生不断修正、抽象已经形成的实物表象,使其更准确、更清晰。在此基础上,揭示标准的长方体,以及面、棱、顶点等概念。?

自主活动,发现特征。教材让学生再次观察长方体模型,并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以几个问题: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息问题》教学设计

理解 存期 是指和银行约定的存款时间 年利率 是指本金存满一年时,利息是本金的百分之几 存期一年,年利率3.25 是指约定本金存一年,一年后可得到的利息是本金的3.25 存期两年,年利率3.75 是指约定本金存两年,一年的利息就是本金的3.75 两年的利息要用一年的利息乘2。现在你知道一笔本金存期三...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息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利息问题 教学设计。宋坪小学 李谟勇。教学内容 利息问题 p98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理解本金 利息 和利率的含义,会用利息计算公式计算利息。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本金和利息 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情...

苏教版综合复习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六单元试卷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班级姓名成绩 一 基础练习 40分 1.8 填分数 0.625 2.16填分数 4 5填小数 3.从学校到图书馆,甲用15分,乙用18分,甲 乙所用的时间比是 甲与乙每分所走的路程比是 4.六一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a 4 7b 4 3c 3 4 5.一种花生,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