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的六年级阅读理解

发布 2020-07-27 22:06:28 阅读 1423

小蚂蚁明白了。

为了觅食,小蚂蚁找遍了大树附近的坑坑洼洼,直到傍(pánɡ bànɡ)晚,才在一片绿叶上发现了一条小青虫。他正想招呼伙伴们分享“美味”,不料来了一只公鸡,抢先把虫吃了。疲惫不堪的小蚂蚁愤怒地望着神气活现的公鸡,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我们蚂蚁寻找食物可真难啊!听说树上住的这只蜘蛛,单靠一张网,得到的食物可多呢,我得去跟他学本领。”

小蚂蚁沿着树干往上爬,他看见蜘蛛正伸开八只脚,舒舒服服地趴在蛛网上,风一吹,晃晃(huànɡ huǎnɡ )荡荡,高兴极了。小蚂蚁看见一只苍蝇刚被粘(zhānnián )在蛛网上,没一会儿,又一只蚊子“不请自来。”小蚂蚁羡慕极了,央求道:

“蜘蛛姐姐,把你的本领交给我吧!让我像你一样,织一张网,网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啊!”

“一劳永逸?”蜘蛛感到奇怪,“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存在一劳永逸啊!”蜘蛛想了一会儿说:“小蚂蚁,你最好在这里过一夜,看看我们是怎样生活的,行吗?”“行,我留下来。”

夜幕降临了。月光下,蜘蛛闪着银色的光芒。小蚂蚁又饿又累,打起瞌睡来了。

然而蜘蛛却忙碌起来,在网上爬来爬去,把网上的丝一根根吃进肚里,好好的一张网给拆了。小蚂蚁睁开朦胧的双眼,疑惑地看着这一切。蜘蛛把丝吃掉后,一刻也不停歇,重新把丝从腹部的喷丝口喷出来,又开始织网。

就这样他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网织好。

小蚂蚁问蜘蛛:“你为什么要把网拆了重织?”蜘蛛答道:

“如果不把干了的丝吃进肚子,重新织网,网就没有粘性,第二天就粘不住飞虫,我就要挨饿。”小蚂蚁又问:“你每夜都要这样干活?

”蜘蛛说:“是的,为了生存,我不得不通宵达旦的干活,从不敢间(jiān jiàn)断。我的网总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

”小蚂蚁再没问什么,默默的沿着树干朝下爬去。他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了……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划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回答问题。

1)疲惫不堪小蚂蚁疲惫不堪的原因是。

2)通宵达旦蜘蛛通宵达旦地在。

3、“小蚂蚁羡慕极了”,他羡慕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收获和体会。

人的潜力。1)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2)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3)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无限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4)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

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5)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6)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7)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而人的每个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

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8)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9)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

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 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总计不超过50个字)(3分)

2、(2)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2分)

3、(7)段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4分)

4、 对(6)(7)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 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 列宁的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

d. 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5、(6)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完美的眼睛。

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

”我笑着摇摇头:“那怎么可以?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

”第二天,同学们交上素描,山子却红着脸说:“老师,我还没准备好,想画一幅最好的给您。”我答应了。

过了几天,山子把父母的肖像交给我。果然不错,画面结构、光的明暗处理都恰到好处。我非常满意,把画挂在墙上,供同学们观摩。

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同学们说:“这幅画的成功,得益于山子平时的刻苦训练和仔细观察。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把他父母请来,对照一下怎么样?

”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

我奇怪地问他:“你不同意?”山子摇摇头。我又问:“那你同意了?”山子还是摇头。

我终于按捺不住:“山子同学,老师让你请父母来,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难道你连这点儿事也想不明白?”

山子终于点点头。我说:“那好,今天晚上,我们开个美术沙龙,请你父母来。”

晚上,美术沙龙的气氛非常热烈,不少同学的父母都来了,却迟迟不见山子和他父母的身影。他们不会不来吧?我正焦急万分,山子走进教室,手里牵着一根竹竿。

一男一女相互搀扶着,男人握着竹竿,女人挽着男人的胳膊。两人竟然都是盲人,没戴墨镜,眼窝深陷!

山子涩涩地说:“这就是我爸妈。”说完,他低下头,一声不吭。

我看看墙上挂的画,又看看山子:“那这画上的人……”山子低声说:“我是求别人让我画的。我不能画我爸妈……”我明白过来,鼻子一阵发酸。

山子父亲大大方方地说:“老师、同学们,山子把事情都告诉我了。既然老师请,我就不能不来,不能不守信用。山子,来,给爸妈再画一张。”

我忙搬凳子请两位老人坐下,对山子说:“画吧,这次全班同学可要看看你的水平。”迎着我鼓励的眼神,山子用力点点头,支起画板。

班里静悄悄的,山子的画笔“沙沙”作响。他父母端坐着,满脸笑容。山子母亲轻声念叨:“把你爸画漂亮点。这辈子,我还没有他的画像呢。”

两个小时后,山子长吁一口气站起来。我走到画板前一看,忍不住问:“山子,你怎么没画……”山子父亲也站起来:“老师,山子没画俺的眼睛吧?”我很惊讶:“您怎么知道?”

山子父亲微微一笑:“自己的孩子,当然清楚。他最不愿面对的,就是我们的眼睛啊。”

两人搀扶着站起来。山子父亲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对山子母亲说:“来,把咱的眼睛画上。

老师,麻烦你来粘胶水。”他走向画板。我忙扶住他,却见他走过去,用手搽了搽画板。

奇迹发生了:他把那张纸片不偏不倚贴在眉毛下!全班一片惊呼,那竟然是一张红色心形纸片。

父亲拍拍山子,说:“这是你妈专门剪的。这次,你看到爸妈的眼睛了吧?

爸妈是成天用‘心’在看着你成长啊。”

六年级阅读理解

方法 写人物心理时,最主要的是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比如作者先想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想到这些的时候,心理上产生了哪些情感变化,要表现出来。结合上下文,特别是下文的人物行为 练习 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 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

六年级阅读理解

星期一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 凡是 介绍 背景 引入 铺垫 具体解释 说明 补充 强调 性内容,全部删掉,把余下的内容合在一起,就是这段话的段落大意。例题 1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森林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

六年级阅读理解

一 形近字比较并组词。芬 芳绚 询耕 耘瀚 潮渐 惭婪 焚匆 勿竿 竽。腮 鳃捧 棒禄 绿壁 臂俄 哦斯欺诱 绣朴 扑。3 摩 磨悦 脱详 祥卖 买纲 钢贩 返恋 蛮予 矛。莱 菜骇 孩履 覆旬 甸役 设酒 洒羞 差诞 挺。二 同音字 音近字比较并组词。昏 晕韵 均铜 筒昂 仰纺 访稍 艄筏 伐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