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写人物心理时,最主要的是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比如作者先想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想到这些的时候,心理上产生了哪些情感变化,要表现出来。(结合上下文,特别是下文的人物行为)
练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
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
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
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
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
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
“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
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
”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
“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
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
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
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1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四自然段处增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写出“母亲”两眼看着窗外时想到了什么。(左右)
2文章第三自然段画线部分写到“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走?”声音有点颤抖。
”请写出在这几秒钟时间里,母亲先后都想到了什么,请写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左右)
描摹人物行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描写,使原来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生动,要想要达到这一效果,有两点不可缺少,一是抓住或突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特点;而是充分利用具体描写。
练习:工作后,我极少打**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
那时,父亲从来没有一次给我寄过半年以上的花费。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邮局的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我想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
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同时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到镇上。一路上,总会有人问父亲,干什么去啊?
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一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
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我知道,写下这样陌生的关爱,我会很不舒服,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子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
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那一次,我没有拒绝。
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与情人节和圣诞节一样,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女孩子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划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去问他。
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
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托着腮,凝神听了一会儿,突然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
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起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
那句短短的祝福,原来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1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说“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这里的“虚荣”指的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一路上,总会有人问父亲,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父亲”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
4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请运用细节描写和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动作神态。
5通过这篇文章,“父亲”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6阅读全文,为什么父亲要把写有“祝父亲节快乐”字样的汇款单保存下来,作为纪念?
六年级阅读理解
星期一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 凡是 介绍 背景 引入 铺垫 具体解释 说明 补充 强调 性内容,全部删掉,把余下的内容合在一起,就是这段话的段落大意。例题 1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森林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
六年级阅读理解
一 形近字比较并组词。芬 芳绚 询耕 耘瀚 潮渐 惭婪 焚匆 勿竿 竽。腮 鳃捧 棒禄 绿壁 臂俄 哦斯欺诱 绣朴 扑。3 摩 磨悦 脱详 祥卖 买纲 钢贩 返恋 蛮予 矛。莱 菜骇 孩履 覆旬 甸役 设酒 洒羞 差诞 挺。二 同音字 音近字比较并组词。昏 晕韵 均铜 筒昂 仰纺 访稍 艄筏 伐脑 ...
六年级阅读理解 六
阅读题。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 绝招 三胖腆 ti n 着大肚皮说 咱们看谁一口气憋 bi 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 w i 独他,鼓着腮 s i 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 绝招,绝招!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