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古文阅读篇目

发布 2020-07-27 22:02:28 阅读 9888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 期:约定时间,约会。 ②舍:舍弃,放弃。 ③去:离开。 ④乃:才。 ⑤至:到。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时间在正午。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戏:玩耍,游戏不:通“否”。

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您的父亲在否?”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而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抛弃,放弃。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信:讲信用。 ⑩礼:讲礼貌。

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惭愧。 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拉住元方,想表示友好。元方走进了自家大门不回头看他。

一) 文学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

二) 性格特征。

《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的性格是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的性格是正直,聪颖机智,爱憎分明。

三) 道理启示。

元方的言行举止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正直,坚守原则。

友人的言行举止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守信讲礼,知错就改。

《陈太丘与友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谈:谈论。山河的秀美是从古至今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入:插入交辉:交相辉映俱:都,全。

高耸的山峰插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底。两岸的石壁上各种颜色交相辉映。青色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晓:天亮。⑥歇:尽,消散。⑦欲:将要。⑧颓:坠落。⑨沉鳞:潜游水中的鱼。⑩竞:竞相、竞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声此起彼伏的叫声;傍晚,夕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欲界之仙都:即为人间的仙境。 复:再。 与:参与。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一) 文学常识。

《山川之美》原题为《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人。

二) 思想感情。

文章以山川之昏晓,四时之变化,描绘了江南山水的自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热爱、赞美、自豪之情。

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

姓名成绩。训练策略 化难为易情趣相融方法解析讲练结合。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学习及阅读方法。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再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

八年级上古文复习

1.表现桃花林之美的句子是。2.表现桃花源自然环境之美的句子是。3.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快乐的句子是。4.陋室铭 中最能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5.陋室铭 中点名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陋室铭 中引用名言作为全文作结的句子是。7.爱莲说 中写出了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8.三峡 中突出...

六年级上古诗

古诗三首赏析练习。班级 姓名。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东临碣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秋风萧瑟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欲把西湖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