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

发布 2020-07-27 17:31:28 阅读 1795

篇一:人教新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案】

反比例。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

2.引入课题。

如果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反比例。二、新授。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的量。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增加,水的高度反而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少,水的高度反而升高,并且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

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把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在自主学习中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义及关系式。

让学生阅读p47内容,交流自己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再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反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标示(xy=k(一定),老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强调乘积一定)

3.在对比学习中明确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异同。

课件出示例1和例2,比较交流: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一种量变化,另一。

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是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乘积一定。)

4.举例,进一步深化对反比例的认识。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吗?(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总价一定,单价与数量成反比例。)5.在合作**中了解反比例图像。

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图像是什么形状呢?请同学们利用例2的数据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画坐标系,描点,连线。之后汇报:反比例图像是曲线。

三、巩固应用:p4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异同点?

篇二:新人教版反比例教案】

篇三: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的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二、教学目标。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能力目标:学生在互动、**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四、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各种分析和设想,我将按照以下环节进行课堂教学:(一)故事导入,导课揭题:

讲《财主和帽子的故事》,引出新课。

如果总布量一定,每顶帽子用布量和帽子的数量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板书课题:

反比例)(设计目的:以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故事初步感受反比例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师引导,自主**:

1、课件出示“加法表”和“乘法表”,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初步感知理解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不同。设疑:

这两种量是不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反比例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再解答,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题目。

2.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如下,请把下表填完整。[提示]

a.说一说你的结果是根据什么来填的?

b.观察速度与时间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c.你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分果汁”的情境。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完成本题,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果汁的总量不变,当杯子的数量发生变化时,每个杯子分到的果汁量有发生变化吗?

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4、小组交流讨论概括反比例的意义。(1)综合例2、例3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2和例3,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及判断反比例的方法。

5、讨论“加法表”和“乘法表”是否成反比例。

6、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财主和帽子的故事》是否成反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合作、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反比例的概念,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

方法。最后对加法表和乘法表两种关系进行分析讨论,解决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名回答)

1)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

2)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3)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5)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需天数。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反比例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判断。

两个量是不是成发比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的认识,又巩固了正比例的相关知识。最后,通过找一找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在生活。

中还有很多反比例的例子,请同学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这一过程,是知识的再现的过程,又是再次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五、板书设计:反比例。

六、教学反思: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了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

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利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的体会:

数学知识**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与生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从实际引入,采用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同学创造了探索知识的条件,将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在与旧知识的对比中掌握了新知识;在阶梯式的练习中,巩固了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分为三步:第。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活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三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让学生容易掌握也容易判断两个是否成反比例。

第。二、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学生从中发现第3小题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

又会成什么比例?引入课题。通过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也为自主**新知创造了条件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第。三、注意首尾呼应,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切实去判断两重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理论用于实际,然后再回顾课前所呈现的两个表,和是12的加法表和积是12的简洁表,让学生去判断这两个表中的量是否成反。

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案

北诗小学张秀梅学习目标 认识反比例。能判断两个想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能运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教学过程 一 温顾互查 1 学生自己完成。2 集体交流答案。二 设问导读 1 学生自学课本25页,完成学案纸上的设问导读部分。2 同桌交流答案。3 那我们来集体交流一下什么叫做反比例 师提问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反比例

精品资料欢迎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反比例。教学内容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养学生判断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 反比例的意义和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教具准备 小黑板 投影片。教学过程。一 复习。口答正比例的意义。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

六年级正反比例

一 正比例与反比例。基础练习。1 一种饮料,瓶数与总价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发现,总价与饮料瓶数的 也就是相同,所以总价与饮料瓶数成比例。2 圆的半径与它的面积变化情况如下表,把表填完整。从表中可以发现,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的比值所以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 比例。3 判断下面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