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会本组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牛郎织女》,背诵《安塞腰鼓》的12~16自然段。
3.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我国的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舞蹈艺术等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或背诵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语言中蕴含的地域特色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1.学生受已有认识的限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工艺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及读懂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本单元的课例,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提升,意在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和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手法以及排比、反复、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开展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搜集资料、锻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体现学生“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第1课时单元导读+预习过关课。
1、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和规范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每篇文章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诗文,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难点:能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多角度释疑解疑。
三、前置学习活动。
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共存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注重学习归纳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常规预习,完成《新课堂》自学站和对话窗,对不懂得内容提出疑问,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板块一: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自主学习,并提出“单元自主预习单”中的疑问。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单元自主预习单”中的疑问。
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建议:
(1)字词学习。互评书写,交流自学中的收获。
2)朗读课文。组内同学人人参与,朗读一段,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整体内容的把握。人人参与,互相指导,争取完善。
4)释疑解疑:小组交流,筛选提炼。
2.班级交流。
(1)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极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情况。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
(二)逻辑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结合预习,六人学习小组组内轮流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说说概括的方法。
2.各小组选择一课展示朗读。其他小组检查并纠正朗读。
(1)《姥姥的剪纸》,抓重点词语,读出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2)《牛郎和织女》:故事很长,让学生能快速阅读后,小组比赛的形式,复述故事。
3)《安塞腰鼓》整体感知并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
环节二:实践--筛选提炼、释疑解疑。
三)结合预习、小组筛选提炼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思考‘提炼出解决不了的问题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2.全班汇报。
预设:姥姥的剪纸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
令人叹为观止的仅仅是舞姿么?
针对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逐一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继续在文中探索。
滕州华晨育才学校陈英)
第2课时方法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姥姥高超剪纸技艺的赞叹和与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
3.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诗文,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难点:能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多角度释疑解疑。
三、前置学习活动。
教师: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板块一:单元导读,直奔主题。
1、我们初步预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
环节二:实践--筛选提炼、释疑解疑。
(一)、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二)、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几层呢?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来想象这幅画面。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这幅剪纸的呢?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并为学生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 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并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 登月之旅。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2 培养学生搜集 整理资料的能力。3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二 教学准备。有关月球的 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沙盘 大小不一的石子 记录纸 牙签 手电筒等。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1 导入...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及手段。4.1登月之旅。备课时间月日主备人。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有关月球的 文字及,沙盘。教学流程。一 引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1 教师讲解 教师在讲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