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简析:
本文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文章,课文通过介绍桑娜和渔夫为了帮助邻居西蒙抚养她的孩子,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表现了他们善良的美好心灵。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3、通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心灵。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投影)
学生讨论题目:从题目中可以得出什么线索?穷人指什么?除此以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忐忑不安)
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学生讨论后用自己的话回答)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5、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品读课文
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小结: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6、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三、再读课文第3到8自然段,读出感受。
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作业:
通过学习写一写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他会说些什么”--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自由朗读课文,从第12自然段开始,读完全文。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
(1)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
联系课文体会:
“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2)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
二、引读第12到19自然段,联系课文谈理解。
桑娜是怎么对渔夫说抱回孩子的事的?渔夫又是怎么说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引读第21~23自然段,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第24自然段。联系渔夫的沉默,谈一谈从渔夫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2、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字反映出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同时也体现了渔夫的坚强精神,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完全置于脑后,可见渔夫心地多么善良。
四、分角色朗读第12到27自然段。
五、作业: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 谢谢!1 明与暗2 寻找美的踪迹3 泥浮雕4 画扇面5 我设计的服装。6 并茂7 奇思妙想8 世界奥林匹克日9 二十年后的学校10 我们即将毕业。11 电脑美术12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课题明与暗。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穷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 穷人 教学设计。穷人 是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 情操高尚。不妨看看人教版六年级上 穷人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在文本的整体联系中学习 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和文本主旨起的作用 衬托与照应 2 在文本整体...
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 穷人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抓重点词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 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2 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投入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3 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对环境 人物心理 语言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