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教法分析。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在承接前几册的编排体例和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体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加鲜明的时代气息。其选文和语文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的现代意识、创新精神为核心,更具典范性、启发性和开发性。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习得学习方法,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立足教材,有效的使用教材,更好的指导学生学法,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出简要的分析,供教师们教学时参考。
第一部分教材解读。
一、教材的编写理念。
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主动发展。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以话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诗词诵读和语文乐园四个部分。
导语是单元的目标;话题是单元的灵魂;课文是单元的主体;诗词诵读是单元的拓展;语文乐园是单元的综合实践。
三、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从课程目标上看,体现了年段性和过渡性。
教材借助“单元导语”、“理解·运用”、“诗词诵读”、“口语交际”、“习作”和“**与实践“等板块的设计,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法指导系统,起到导学、导思、导练的指导作用,既总结、复习了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又学习新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同时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年段性和过渡性。
二)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上看,突出了整合性和实用性。
教材的八个单元以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内涵丰富、情韵浓郁的范例。从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形式看,既突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按话题分单元编排,将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方式文章,有机整合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课文内容,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又突出了教与学的实用性:
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加完善。本册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篇自读课文,指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学方法用方法,此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然后根据单元知识中进行归纳总结,将导学、导练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个单元的始终,凸显语文学习的重点,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三)从教材选文来看,关注儿童生活,体现典范性、文学性。
本册教材在选文上关注了儿童所关注的,努力开发单元话题,精心选编了一批文质兼美,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与儿童心理、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同时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风格比较统一,特色比较鲜明,联系比较密切,体现出选文的典范性、文学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启迪和教育。
四、教材知识与技能要点列表。
单元导语中涉及到】:
1、学习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2、注意词语的感**彩,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本内容和情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
4、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学习对艺术作品生动描绘的方法,体会艺术表现的思想感情,感受艺术魅力;
6、了解观察和描述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欣赏大自然的魅力;
7、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8、 学习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和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多角度阅读,与同学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性学习。
全册教材中基本知识要点】
字:1、学会208个生字;
2、区别平舌音、翘舌音;形近字、形声字。
词语:1、了解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并积累(语乐一);
2、了解一词多解,知道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不同(语乐二);
3、积累来自历史故事中的成语(语乐三);
4、感受修饰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语乐四);
5、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语乐五),学习通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记住词语中关键字的写法与意思,并积累词语(语乐七);
6、积累赞美某些作品或事物的词语,引导学习用相反意思的词语或创设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方法(语乐八);
7、复习并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再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第课);
8、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词语表达感情的方法(语乐。
四、第课);
9、体会词语的感**彩(第5课),理解词语的含义(第4课)。
句子:1、学习破折号(第1课)、顿号与逗号(语乐一)、分号与句号(语乐二)的用法;
2、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第课);
3、积累名言警句(各语文乐园);
4、了解反问句的表达方式及效果(语乐三),体会句式不同、修饰限制不同,表达效果不同[语乐五(递进关系句式),语乐六(排比修辞手法),语乐七(对比手法)]。
段:1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语言文字和生活积累,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变“话”为“画”(第17课、语乐八);
2、背诵喜欢的课文部分(第);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第课);
3、体会课文段落的内容和意境,学习写法(第13课);
4、体会表达方式并仿写(第2课);
篇:1、强化默读、浏览等朗读方法(第,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课);
2、背诵课文(第课),复述课文(第课),表演课本剧(第课);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了解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掌握阅读说明的规律;学习对艺术作品生动描绘的方法;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每一件事的不同叙述方式;
5、收集课文描述的艺术作品的相关资料;课外阅读与课文有关的章节(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鲁迅其人其事来阅读鲁迅的作品。
习作:1课后小练笔:
描写与课文相关的片段(第3课);仿写句式句段(第课);结合有关内容,指定文体练笔(第10课);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写片断(第课);根据课文内容拓展练笔(第18课);根据课文内容写感受(第21课);
2单元作文:
本册教材在写作的文体上,不仅训练学生写人、写事、状物,而且把看图作文、话题作文和想象作文引入习作训练之中,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感悟、习得和运用上,提高了要求,加强了训练。
3话题作文:《最美的风景》(语乐一),《大人的烦恼》(语乐三),《全球将停水一个月》(语乐六);
4记叙文:《我的偶像》(语乐二),《惊喜的发现》(语乐四),《我的六年级》(语乐八);
5看图作文:原题《生机》(语乐五)
6读后感:《读---有感》(语乐七)。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既要总结、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又要传授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还要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我们必须对照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小学阶段的目标,认真反思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深入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语文教学,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规划,达到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
一、关于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析:
1、复习总结小学阶段所要达到的阅读目标。
2、知识与技能目标:继续重视默读、浏览训练,提高默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独立阅读、**性阅读,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重视语感训练和语言积累,激励、监督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学阶段要背诵优秀诗文160首(篇)(含教材中古诗词96首),课外阅读不少于140万字,六年级全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背诵古诗文不少于30首(篇)。
二)教学建议:
1、立足教材,强化文本意识。
以人为本,立足教材,用教材教的理念已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教师应紧扣文本,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主旨句、过渡句段等内容的理解,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
立足教材,要充分重视“读”的功效。
张若田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精读、泛读、跳读等等,不论哪种形式的“读”,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雪》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理清条理。1 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美过雪花,有多少赞美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寻雪的诗句呢?学生读搜集的相关诗句 2 在生...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5 8单元阅读理解。第五单元。一 二泉映月 阅读理解。一 起初,琴声有如山泉从幽谷中 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 的 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 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 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1 按原...
年六年级语文下册花脸教案鄂教版
2019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花脸教案鄂教版。一 学习目标 1 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2 感受少年仰慕英雄 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二 教学重点。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三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四 教学过程。一 课前预习1 词语积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