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

发布 2020-07-13 17:46:28 阅读 2518

i. 负数 i—3

a.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负数》 i—3

b. 第一单元负数:负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i—6

ii. 圆柱与圆锥 ii—8

a. 圆柱的认识 ii—8

b. 《圆柱的表面积》 ii—13

c. 《圆柱的体积》 ii—15

d.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ii—19

e. 圆锥的体积 ii—21

iii. 第三单元比例 iii—23

a.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iii—23

b. 解比例 iii—25

c.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iii—27

d. 《成反比例的量》说课稿 iii—31

e. 《比例尺》说课稿 iii—34

f.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 iii—35

g.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iii—37

iv. 自行车里的数学 iv—41

a. 自行车里的数学》说课材料 iv—41

v. 统计 v—46

a. 扇形统计图 v—46

b. 折线统计图 v—48

vi. 数学广角 vi—50

a. 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 vi—50

vii. 综合运用——节约用水 vii—53

a. 《综合运用——节约用水》 vii—53

通用。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很严重,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很差,再加上六年级学生接近青春期阶段,比较害羞,不爱多说话,发言不积极,不愿意表现自己。

通用说教学流程: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强调的是数学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也是以数学活动贯穿始终的。整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以数学思考与合作交流穿插有序的进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活动氛围。

一)、联系生活,习旧引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

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再生活中……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呈现素材。

二)、合作探索,领悟解题方法:

1)我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2)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题,小组交流,并试着解决,让一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集体交流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再比较中体会知识的实质。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再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

一、说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说新的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苏教版新课标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认识负数》。

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五、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一、亲历生活,交流发现。

祖国幅员辽阔,春秋季南北温差变化,如此难得的学习资源怎能不好好地利用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你对全国各地的气温进行一次调查。

上课开始的5分钟,是学生对他们的调查进行交流的时间。在这个开放与灵动的5分钟里,既有“小小天气播报员”精彩地播报,更有孩子们围绕着调查数据展开的精彩对答,请看录像(录像)。

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学生自然地走进了负数。在对直观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实践表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舞台”,学生就能为教师呈现出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

二、悉心观察,自主求知。

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此,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教材中的两道题进行教学。

1、读一读,写一写。

首先,借助多**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也很自然地说出了看的方法。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的高低位置,引发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矗。

2、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学生对这道题的解题视角真可谓丰富多彩,他们不仅能从酒精柱的高低位置上进行阐述,也细心地发现因为温度的高低所带来的小女孩在衣着与所处环境上的明显变化。

这道题的解决过程,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也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出: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低。

三、阅读理解,明晰概念。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同样需要扎实的学习,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课程开展的“根基”。这是我设计这一部分的初衷。

0℃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再通过自读课本,学生明晰了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等概念。

有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我终于可以带着孩子们回归生活,用更加理性的思考去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

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除了气温,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似乎打开了“话匣子”,热烈地交流起来,他们的视角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说:

“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还有的说“比赛时得分可以用正数、失分用负数”。…

接下来,我出示了4组反映生活中不同侧面的**。每**片的下面都藏着一道题,这与课本92页的“试一试”是相对应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进行交流。

反馈第一题时,借助多**课件的形象演示(珠峰海拔图),学生准确地理解了题意。

通过自由交流和解决问题这两个环节,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负数在生活应用中的广泛性与实用性;经历了用负数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过程。开阔了眼界,他们对“负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

本课的最后的一个“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就“小学生上网好吗”这个问题发表观点,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势。借助正、负数他们就能表示出自己的态度。请看录像。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既展示了正、负数在表示调查结果中的作用,也进一步拓展了负数的应用范围,让学生体会到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

六、说**的应用。

本课充分发挥了多**课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现象模拟动态化。2、知识呈现直观化。3、资源提供丰富化。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体现了本课内容的生活性以及正、负数在生活应用中的相反性。

七、说预设实施的效果。

本课的立意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让数学的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之初,学生通过对“温度”的数据收集,建立了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交流、现象的观察、课本的阅读,学生逐步地完善了对负数的理解,形成了比较准确的理性认识;最后,学生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发掘生活,对负数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整个学习的过程,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说课稿。一 课标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使学生在获得有关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能力。1 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加强对图形特征 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3 加强学...

六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说课材料

word可编辑。六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总结。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删除。单位 晨阳路学校。姓名 郭盼盼。时间 2019年1月。六年级数学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学困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以致跟不上,因此组织后进生参加教师有目的性的活动,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本学期我对培优补差工...

六年级数学下统计说课讲稿

1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例 归纳出统计图处理数据的特点。2 综合分析,培养对统计图数据的真实性与敏感性。3 观察与研究,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四 说教学过程。一 温故铺垫 1 你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把你了解到的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展示给大家。学生举手答问,并补充 2 如果要统计我们学校一至六年级各班学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