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发布 2020-05-31 17:49:28 阅读 4934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你们平时有零花钱吗?

师:有零花钱的人还真是不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零花钱的人越来越多,零花钱的数目也越来越多。

但是如何能用好这些零花钱?如何把这些零花钱用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我想思考这个问题的同学不会多。

因此,为了从小培养同学们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好习惯,有个班从上个月开始,就开展了这么一项活动——hold住你的钱袋子,合理使用零花钱。(出示ppt)

师:hold是什么意思?——管住、掌握住、把握住的意思。

二)**新知。

师:在这个活动期间,他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把他们每一周使用的零花钱的数目进行了记录,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记录的结果?

师:随机抽取了4位同学的记录情况。(逐一出示)

师:要想表示出小雨每周使用零花钱的一般水平,应该用多少来表示?为什么要用15来表示?(因为他每周都用了15元)

师:小云这四周使用的零花钱不完全相同了,她每周使用零花钱的一般水平应该用多少来表示?(22)为什么?

师:可以把第3周多出来的1元补到第2周,这样这四周用的零花钱的数目就变得一样多,都是22元。

师:刚才我们从大的数里移了一部分给了小的数,这个过程在数学上就叫做移多补少。

师:第三个出场的是小松。他四周使用的零花钱都不相同了,他每周使用零花钱的一般水平应该用多少来表示?(13)说说你的理由。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可以把4周用的钱数加起来除以4)

师:请一位同学来列一下算式。

师:像这样把4周使用的总和算出来,再平均分给4周,我们叫合并平分。同样可以求出小松同学四周使用零花钱的一般水平。

师:不管是我们使用的移多补少,还是合并评分,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不相等的数最后变得相等,也就是同样多。我们把最后的到同样多的这个数就给它起名叫平均数。

师:小云每周使用零花钱的一般水平是22元,22元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逐一:哪个数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

师:请你算一算,小璐前四周每周使用零花钱的平均水平是多少?自己算一算。

师:还有两个挑战性的问题。小璐把她第5周使用的零花钱也做了记录,想一想,小璐第5周花费多少元,她这五周零花钱的平均数会与前四周的一样?(小组交流一下)(20元)

师:花费多少元,她这五周零花钱的平均数比前四周的大?(比20元多)

师:花费多少元,她这五周零花钱的平均数比前四周的小?(比20元少)

师:所以人们说平均数是个特别敏感的数,稍微有一个数据发生变化,平均数就会跟着发生变化。这也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关于平均数的知识我们今后还会继续学习。

三)拓展延伸。

师:老师把这几位同学关于零花钱的用途做了一个统计,仔细看,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1. 你对上面三个小朋友零花钱的的使用情况有什么看法?

2. 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师: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看似不起眼的零花钱,也可以发挥很大的用途。希望咱们班的同学合理消费自己的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的好习惯!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平均数吗?说说在**见到过。

师:看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平均数用得真不少!老师也给大家搜集了一些信息。(新闻:财商测试)

师:财商受到全国关注越来越高。在上海这次首度引入的财商测试中,参与测试的“00后”小朋友财商平均分值高达73分。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博文小朋友就是这200名测试学生中的一位,那么他的成绩就是73分吗?说说你的意见。

师:博文同学的成绩有几种可能性?

师:参与测试的除了中国小朋友,还有8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国学生,测试结果如何呢?

最低分60分,最高分85分。

问:外国小朋友测试的平均分会在( )和( )之间。(说说理由)

测试结果中,中国小朋友的财商水平媲美外国小朋友,平均分非常接近,只是所擅长的方面有较大的不同。

师:刚才我们到解了他们的财商水平,咱们学习的财商水平如何呢?在拍卖会上,三位同学都对这盒普洱茶情有独衷,但是他们三个人带的钱都不够(龙一:

120元,马一菲:100元,邓俊彦:80元)。

最后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把钱合在一起,终于拍到了这盒普洱茶。问题来了:三人平分这盒茶叶后,( 需要给龙一( )方能保证此次合资的公平性。

拍卖会上不仅可以买到父母喜欢的茶叶,还可以为慈善出一份你,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集众人之力。

一人120元,一人100元,一人80元,我们三个一共筹集300元筹众人之力。

我们每人分得了茶叶中的一小盒,爸爸妈妈夸我们是有孝心有爱心的好孩子圆众人之梦。

这种投资的方式在金融领域里叫众筹。(众筹是指聚集感兴趣的小伙伴的资金、智慧和资源,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小额资金的的融资模式)

师:众筹在2024年从美国传入中国,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大圣归来用股权众筹造就了票房奇迹。

奥巴马竞选众筹甚至改变了美国政治方向。

四、回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节财商课,不过我认为最重要在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我们聪明的大脑,所以老师有这样一句话送给大家,齐读一遍:金钱不是真实的资产,我们唯一的,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头脑。

——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作者)

四年级下平均数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平均数。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平均数。一 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实际问题 男女生套圈比赛 哪个队会获胜?引导学生展开交流 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新。师 看,老师带来了个笔筒,每个笔筒的笔数相同吗?谁能数一数?怎样摆才能使每个笔筒的彩笔数都同样多呢?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生 把多的放到少的里。生 把所有的笔加在一起,再除以,得到3那平均每个笔筒就放3枝笔。师 总结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课题备课教师。平均数 课时学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青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91 p95教学目标。1 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 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 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