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书法下备课

发布 2020-05-30 21:44:28 阅读 1069

第1课包围结构(1)

教学目标:1.懂得书写楷书要做到整齐平正,掌握两面包围结构的写法。

2. 了解其笔画特点、布局方法。

3.练习仿影“屋、遗、询、在”。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两面包围结构的写法。

2. 了解其笔画特点、布局方法。

教学准备:1.碑帖、字帖。

2.毛笔、墨汁、宣纸、毛边纸、米格纸、田格纸等。

教学过程:环节。

一、认识---观察揣摩,整体把握。

一)检查写字用具准备情况。

二)什么是“包围结构”?有哪些规律呢?书写应注意什么要点?板书课题,《包围结构》

三)出示教材,让学生交流“屋、遗、询、在”这些字的整体特征。

四)观察揣摩,明确书写难点。

1.观察字形,分析字形,结构,笔顺笔划的长短、粗细,笔划起笔、行笔、收笔的占格位置或角度。

2.明确书写难点。

3.教师示范书写方法。

环节。二、实践——临摹结合,重点突破。

五)示范导学,讲清讲透笔画的行笔方法,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1.书写指导“屋”:

1)左上“尸”写得窄而正。

2)“至”字上靠、右展。

3)全字看上去既紧凑而舒展,又秀丽美观。

2.读课本书写毛笔字的其它要点。

3. 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临摹描红:“屋、遗、询、在”。

环节。三、总结——评议整改,拓展提升。

七)全体评点,指出得失。

1. 学生练写,小组互评。

2.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

3.示范正确写法,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4.自我评价。

八)整理写字用具,师生总结。

第2课包围结构(2)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三包围字结构特点。

2.把握规律。

3.练习临写“幽、周、匪、风”。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三包围字结构特点,把握规律。

2. 通过观察交流,掌握写法。

教学准备:1.碑帖、字帖;

2.毛笔、墨汁、宣纸、毛边纸、米格纸、田格纸等。

教学过程:环节。

一、认识---观察揣摩,整体把握。

(一)检查写字用具准备情况。

(二)激趣导入。

1.展示上节课的优秀作业,鼓励学生争做书法小明星。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展示。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三包围字”。

3.教师板书:分布均匀。

三)出示教材,欣赏 “幽、周、匪、风”。

四)观察揣摩,明确书写难点。

1.什么是“三包围字”?

2.请学生说说。

3.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环节。二、实践——临摹结合,重点突破。

五)以“幽”字为例示范导学,讲清讲透笔画的搭配和行笔方法,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1.竖向笔画基本要直。

2.左右“幺”均匀分布,间距大致对称。

3.笔画的形态、走势富有变化,全字既匀称又生动美观。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三、总结——评议整改,拓展提升。

七)全体评点,指出得失。

1. 学生练写,小组互评。

2.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

3.示范正确写法,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4.自我评价。

八)整理写字用具,师生总结。

第3课课包围结构(3)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交流,指字的笔画、部件分布要疏密得当。

2.掌握全包围结构字形的内外比例关系。

3.仿影练习。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观察交流,指字的笔画、部件分布要疏密得当。

2.掌握全包围结构字形的内外比例关系。端正、美观。

教学准备:1.碑帖、字帖;

2.毛笔、墨汁、宣纸、毛边纸、米格纸、田格纸等。

教学过程:环节。

一、认识---观察揣摩,整体把握。

一)检查写字用具准备情况。

二)激趣导入,1.出示书法作品;

2.今天我们学习毛笔字的间架结构——全包围结构。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出示教材,“国、四、固、图”学生欣赏。

四)观察揣摩,明确书写难点。

1.为什么书写要有笔画的错让呼应?

2.怎样把字写得紧凑和谐。

环节。二、实践——临摹结合,重点突破。

五)示范导学,讲清讲透笔画的行笔方法,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1.讲解“国”的写法:

字框左竖稍短,右竖比左竖部分较长,被包围部分剧中,整个字端正平稳。

内部壁画上紧缩穿插有致。

内外部的比例协调,内满而不挤。

以求紧凑笔画之间避让自然,才能保证整个字端正。

2.学生练习,教师巡堂辅导检查。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三、总结——评议整改,拓展提升。

七)全体评点,指出得失。

1. 学生练写,小组互评。

2.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

3.示范正确写法,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4.自我评价。

八)整理写字用具,师生总结。

第4课亻部。

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书写的笔画、部件的主次之分,书写时做到主次有序。

2. 学会“亻”部的书写方法,并能正确书写。

3.书写要笔画分明、和谐紧凑。

4.临写练习“休、但、作、使”。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亻”部的书写方法,并能正确书写。

2.书写时做到要笔画分明、和谐紧凑。

教学准备:1.碑帖、字帖;

2.毛笔、墨汁、宣纸、毛边纸、米格纸、田格纸等。

教学过程:环节。

一、认识---观察揣摩,整体把握。

一)检查写字用具准备情况。

二)出示“休”导入新课。

1.出示“休”,学生欣赏。

2.板书:“亻”部。

三)出示教材,让学生交流汉字笔画的有长有短、轻重,変化等特点。

1.“亻”( 撇)像什么?

2.写好“亻”要注意什么?(撇画有长有短,竖画为垂露竖。)

四)观察揣摩,明确书写难点。

环节。二、实践——临摹结合,重点突破。

五)示范导学,讲清讲透笔画的行笔方法,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1.学习“休”的书写方法。

“亻”竖画起笔不要太轻,手臂要稍重,中间行笔要提笔,注意撇画有长有短,有要有变化。

竖画为垂露竖。

整个字左窄右宽,撇为竖撇不可写得过短过长、过细。

全字要和谐紧凑。

2.教师范写“但、作、使”。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教师巡视,指导、正误。

2.指导评价。

环节。三、总结——评议整改,拓展提升。

七)全体评点,指出得失。

1. 学生练写,小组互评。

2.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

3.示范正确写法,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4.自我评价。

八)整理写字用具,师生总结。

1.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2.布置巩固作业。

第5课彳部。

教学目标:1. 掌握“彳”部的写法,把握它们的结构特点。

2.掌握轻重变化在字中直观的反映就是笔画的粗细变化。没有轻重变化字就显得呆板。

3. 楷书字形常常左低右高,因此经常写得左轻右重,左右紧凑。

4.临写练习“彼、德、徒、徐”。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轻重变化在字中直观的反映就是笔画的粗细变化。

2. 楷书字形常常左低右高,写得左右紧凑。

教学准备:1.碑帖、字帖;

2.毛笔、墨汁、宣纸、毛边纸、米格纸、田格纸等。

教学过程:环节。

一、认识---观察揣摩,整体把握。

一)检查写字用具准备情况。

二)欣赏引入。

1.欣赏“知识纵览”

柳公权》。2.学生欣赏。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出示教材,“彼、德、徒、徐”。让学生交流这几个字笔画的特点。

1.字中的笔画长短、粗细,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2. 长短、大小、粗细变化在字中的体现。

3.常见的长短、大小变化有哪些?

四)观察揣摩,明确书写难点。

环节。二、实践——临摹结合,重点突破。

五)示范导学,讲清讲透笔画的行笔方法,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1.示范讲解“彼”的笔画变化要领:

1)“彳”的两撇长短不同。

第一撇稍而短,竖为垂露竖且较短。

2)左低右高,左右紧凑,捺笔纵展。

3)全字含有多种变化,整体显得自然、和谐、平衡。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三、总结——评议整改,拓展提升。

七)全体评点,指出得失。

1. 学生练写,小组互评。

2.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

3.示范正确写法,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4.自我评价。

八)整理写字用具,师生总结。

1.作业展示,点评。

2.同组互评。

第6课扌部。

教学目标:1. 掌握“扌”部的书写方法,以及带“扌”部的字的书写规律。关键在于发挥主笔的作用。

2. 带“扌”部的字形特点是左窄右宽、布局方法。

3.仿影练习“扶、拒、推、撰”。

教学准备:1.碑帖、字帖;

2.毛笔、墨汁、宣纸、毛边纸、米格纸、田格纸等。

教学过程:环节。

一、认识---观察揣摩,整体把握。

一)检查写字用具准备情况。

二)激趣导入。

1.放轻松**,稳定学生情绪。

2.教师展示几幅自己的临帖或平时作品。

3.导入新课。

三)出示教材,让学生交流“扶、拒、推、撰”。的书写特征。

四)观察揣摩,明确书写难点。

环节。二、实践——临摹结合,重点突破。

五)示范导学,讲清讲透笔画的行笔方法,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1.教师在展台上边讲解边示范笔画的写法。

1)“扌”书写规律:短横,出头少,竖长,向右上出提。

2)“扌”在不同的字中的异同点。

2.组织学生练习仿写“扶、拒、推、撰”,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三、总结——评议整改,拓展提升。

七)全体评点,指出得失。

1. 学生练写,小组互评。

2.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

3.示范正确写法,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4.自我评价。

八)整理写字用具,师生总结。

1.号召其他学生向“书法冠军”学习。

2.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第7课亠部。

教学目标:1.掌握“亠”部的书写方法,写好“亠”部的4个例字“六、方、文、玄”。

2.写好重点笔画的细节对写好“亠”部字非常重要。

3.了解其笔画特点、布局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1.碑帖、字帖;

2.毛笔、墨汁、宣纸、毛边纸、米格纸、田格纸等。

教学过程:环节。

一、认识---观察揣摩,整体把握。

一)检查写字用具准备情况。

二)出示“六、方、文、玄”四个字,让学生比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导入新课。

三)让学生交流“六、方、文、玄”的书写规律。

四)观察揣摩,明确书写难点。

环节。二、实践——临摹结合,重点突破。

五)示范导学,讲清讲透笔画的行笔方法,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1.写点不宜太小,大多与长横紧贴。

2.横笔有长有短。

四年级书法备课

第一课 笔画少的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笔画少的字的特点及写法,并学会写例字。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字习惯。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二 新授。1 出示例字 三 川 工 上 让学生认识这几个字。2 指导写法。1 把笔画写的粗一些,字形要小一些。2 重横要有变化,并列竖不可雷同。...

四年级书法备课

第一课 笔画少的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笔画少的字的特点及写法,并学会写例字。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字习惯。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二 新授。1 出示例字 三 川 工 上 让学生认识这几个字。2 指导写法。1 把笔画写的粗一些,字形要小一些。2 重横要有变化,并列竖不可雷同。...

四年级书法备课

第一课 笔画少的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笔画少的字的特点及写法,并学会写例字。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字习惯。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二 新授。1 出示例字 三 川 工 上 让学生认识这几个字。2 指导写法。1 把笔画写的粗一些,字形要小一些。2 重横要有变化,并列竖不可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