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郑成功》教案资料教学小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郑成功》教案资料教学小记。
让阅读与写作牵手。
——《郑成功》教学小记。
一、对话突显人物特点。
师:(出示)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
卫兵说:“是大海。”
“大海那边呢?”
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仔细品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觉得郑成功是个爱国的人。
生2:我知道了郑成功想要收复台湾的原因:一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二是侵略者横行霸道,台湾人民的生活很痛苦。
生3:我觉得郑成功爱国爱民,具有正义感,我是从“慷慨激昂”一次读出来的。
师:都说得很好,从内容到思想,深入理解了。请看下面一段对话,是我从一篇题为《钓鱼》的作文中收集来的。
我打**给哥哥:“我去你家玩,好吗?”
哥哥说:“好啊!”
我问:“我明天去,你在家吗?”
哥哥说:“在家,你来吧!”
我说:“那好,我明天去。”
哥哥说:“嗯。”
我说:“那你明天带我去钓鱼啊?”
哥哥说:“好的。”
我高兴地把**挂了。
学生看完,忍不住笑了。我问为什么笑,有的说是流水账,有的说太罗嗦了,有的说文章写钓鱼,这样的对话就没有意义了。
那你再读读郑成功与卫兵的对话,你觉得课文写得好吗?好在**?不好,又表现在**?
学生纷纷表示,这段对话好,说特别是慷慨激昂一词,提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可以想像出人物的表情,猜测到他的内心。那位写《钓鱼》的孩子(其他学生不知道《钓鱼》是他写的。)站起来说,他觉得这段对话和作文中的没什么两样,都是一问一答。
他刚坐下,教室里就“活”了,有的赞同,有的怀疑文本,我让学生再次读这段对话。这时,有学生说,这段对话虽然和作文中有点相似是一问一答,但目的不一样。作文中的对话很罗嗦,没有意义。
而这里的对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大海那边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们的地盘,可现在却只能隔海相望,这是这段对话激起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此言一出,掌声想了起来。
我总结,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离不开对话,但对话不是把生活中说的话直接搬到作文中来,要有选择,要能突显你的文章目的。
二、让细节走进读者的心。
师:走出“临风眺望图”,请同学们默读4—6,想像每小节所描述的画面,起好小标题。(登船瞭望或四处瞭望双军交战欢庆胜利)
引导学生想像,说说你最喜欢的画面。
双军交战的痛快,学生说得眉飞色舞,我再让他们选用词语练说:“敌人惊恐万状,有的有的有的 ”;欢庆胜利的喜悦,学生谈得喜笑颜开,我让他们写写:“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 ”。
然后追问:文章写郑成功,写军队打仗台湾人民的欢庆,不是多余了吗?这样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好处。
我们班孩子的作文,细节描写依旧是软肋,虽然从五年级我就开始注意熏陶,注意渗透,但效果不大。
有时我总在想,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逼迫”下,读课外书了,为什么在表达上丝毫不见长呢?我们的课堂阅读引导应该做些什么呢?
让阅读与写作结合,我一直在坚持,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良好的操作层面的经验,但把我的课例积累下来,接受一点建议,我相信我的精神会在实践中成长。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 寓言两则 的 自相矛盾 教学反思。教师 潘远东。自相矛盾 是篇保守教材,保守的教法也许就会止于读懂成语的故事内容,领悟成语故事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类故事易读懂的课文,假如还只是将理解教材内容就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话,这也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潜能的开发 挖掘是一种滞后的做法。所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
5.负荆请罪。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读懂 唇枪舌剑 负荆请罪 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查阅资料,说一说 负荆请罪 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 3.透过人物语言 动作 表情体悟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廉颇知错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练习试卷
2 山雨姓名。1 照样子,写词语。沙啦啦 abb式。四面八方 带有两个数字。2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传弹。3 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一阵阵 一缕缕 一首首 一丛丛 一 岩石一 树叶一 音符一 歌谣。4 从课文里找反义词。坚硬 干燥 笨重 模糊 沙哑 牢记 5 选词填空。镇静幽静平静。1 雨后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