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安排。
三年级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年,也是习惯划分的中年级的起始。经过。
一、二年级的教学,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积累了许多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强了。另一方面表现在年龄增长、心理逐渐成熟,对数学教学产生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激励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活动,还是评价学习成果,都与。
一、二年级明显不同了。本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充分注意了学生的现实。
全册教材除“期末复习”外,共编排个7单元。教学“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的运算方面,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结合这些计算,还要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测量方面,有平面图形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从本册起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编排的。数学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人类进步、文明的标志。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教育、熏陶和鼓舞。
编排“你知道吗”,通过介绍数学历史、讲述数学故事以及数学人物,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数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数学的应用是广泛而现实的。从而逐渐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你知道吗”的内容一般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并茂、浅显具体、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主动阅读,便于教师讲解。
还鼓励师、生通过其他渠道查找与数学有关的资料,丰富“你知道吗”的内容,发挥其育人的作用。“思考题”联系教学的基础知识,在知识的宽度、深度上有所扩展。编排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思考题是弹性的教学内容,供教学选用。既不勉强每个学生都学习,又要吸引、鼓励尽量多的学习学习。不单纯关注问题的答案,更重视参与和过程,提倡合作交流。
不列为基本的教学要求,不进入考试范围。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一、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成三次教学,二年级教学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三年级(上册)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三年级(下册)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单元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五方面的具体内容。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鼓励自主探索,组织广泛交流,引导算法优化。
先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前者是口算,后者是笔算,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在计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时,先进行的计算是几十除以一位数。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思路是:在直观情境中自主探索算法,相互交流算法,引导优化算法。
学生得到40÷2的商是20并不难,有人看图或操作得出商,有人凭经验和直觉说出商,有人通过推理算出商……教材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算法,引导他们反思并表述自己是怎样算得,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题从表内除法推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种算法容易掌握,还能迁移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里去;这种算法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乘一位数有些相似,有助于形成认知结构;这种算法与笔算比较接近,能应用到算笔里。
2.笔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和解释模型。
除法竖式的结构、计算步骤与加、减、乘法的竖式差异很大,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笔算会有困难。尤其是为什么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移下去再除?每次除的商应该什么时候写?
在初学笔算时必须理解。46÷2的教学设计成五步。
1)实物操作,整理分的步骤,形成“萝卜”那样的思路。突出先分……再分……然后合起来。
2)把分步操作抽象成分步计算,形成“辣椒”那样的思考。突出先算……再算……然后合起来。
3)把分步计算组织成竖式。突出分两步除;第二步除要把“6”移下去,和第一步除分开;每步除商的位置和时间。
4)由扶到放,逐步学会竖式计算。要特别关注学生写商的时间。
5)说说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应该怎样进行?应该注意什么?初步总结计算法则。
3.验算除法:把生活经验提升成数学方法,初步感受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除法的验算,先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再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的一是培养验算的习惯,二是感受乘除法间的关系。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发验算的动机。36元钱刚好买12块蛋糕吗?65元买21块蛋糕还剩2元吗?
都可以验算。验算不是教对学的规定,而是正确计算的需要,是学生的自我要求。
2)先联系生活经验进行验算,再抽象成数学方法。36÷3=12算得对吗?先想的是买12块蛋糕该用36元钱吗?所以用验算。
这是从生活经验想到的。然后从和36分别是除法算式里的商、除数和被除数,得出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商乘除数,结果应该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除法,也要从生活经验里提炼数学方法。
先是“番茄”的思考,再是“辣椒”的计算,然后才是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结果应该等于被除数。
3)反复体会,领会验算方法。通过计算和比较,能发现下面的式子是上面式子的商乘除数或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理解下面的式子能验算上面的除法计算,从而再次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4.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初步掌握笔算的基础上,从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带出。
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些除法的被除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中比较容易的情况。至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的情况,在本册教材里只要求笔算,不要求口算。
编排了两类题组,第(1)类从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带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引导学生在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充分利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以及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经验。第(2)类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编排在一起,感受它们的算法不同,继续体会乘、除法的联系以及乘法可以验算除法。
5.把总数或剩余数平均分的实际问题:连续两问铺垫,重在解题思路。
本单元继续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要先求总数或者先求剩下多少、再平均分。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先在**里填出老师和学生合计的人数,再求平均每车要坐多少人。发挥其思路的铺垫作用,要让学生反思并理解为什么先算合计人数。
要重视解题思路。最基本的思路有分析法和综合法,都是人类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考方法。它的价值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更在于能发展人的思维。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体会并形成这些思路。所以,教学这些题要以综合法思路为主,引导学生研究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体会第一步该先算什么,尤其是这一步该怎样想。
6.稍难些的除法:在操作中感悟算法。
教学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这是笔算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7.估算:进一步掌握法则,提高试商能力。
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经常是对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的。
8.常用的数量关系:在经常接触、反复体会中习得。
这些都是常用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在解决问题时概括、提炼。通过经常接触、反复体会而习得。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一、教学内容。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中,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有多少物质称它质量。我们民间习惯把物体有多重来代替物质有多少,生活中常常把千克和克作为计量物重的单位。《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里把千克和克称质量单位,是规范的说法。
教材说成物重单位,是考虑了民间的习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条: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克、千克;2.
知道千克与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感受克和千克,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形成初步的观念是教学的重点。
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千克。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千克是计量物重的单位。
教学克。知道克是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与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了解有关物重的一般性知识。
千克和克都是计量物重的单位。教学千克和克必然涉及什么是物重、怎样计量物重、有哪些工具……一般性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的经验里都有,只要想办法把它们提取出来。
呈现两袋大小差不多、轻重差许多的食品,问“哪一袋重些?”引导学生感受有的物体重些、有的物体轻些,各个物体都有它的物重。回忆物重是可以比较的,还可以用秤称。
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秤,用于测量不同物体有多重。
2.引出、讲解,感受千克和克。
首先指出: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还在底注里介绍表示千克的符号“kg”。引出了学习内容“千克”。
接着讲解1千克。左边台秤上没有放物体,秤的指针指向“0”;右边台秤上放1袋红枣,秤的指针指向“1”。教材告诉学生:
指针指着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在现实的情境里,联系具体的物品,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1千克。还通过在秤面上找2千克、3千克……,进一步体会几个1千克是几千克,为用秤称物重作了准备。
然后让学生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称、拎、数1千克大米和1千克鸡蛋,到商店里寻找重1千克的物品,都是体验1千克的活动。只有反复地称、拎、掂重约1千克的各种物体,用心感受,才会形成关于1千克的初步观念,并保存在经验系统中。
首先指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不但引出了“克”,还让学生在“食品净含量135克”的**中,产生认识1克的愿望。
接着观察天平的砝码,并用天平称出10克黄豆,数数10克黄豆的粒数,体会1克很轻。
然后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1克是多重。知道有比1克轻的物体,也有比1克重的物体。尤其是比1枚2分硬币和1支直尺的重,体会1克。
3.发现进率、应用进率。
千克与克的进率是在计算、称重的活动中,通过推理得出的。取2袋盐,每袋重500克,算出它们一共重1000克;把两袋盐放到台秤上称重,是1千克。从1000克和1千克都是这两袋盐的重,得到1千克=1000克。
由于上面的计算、称重和推理都是学生能够进行的,所以教材把进率留给学生发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6册 第2单元 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是由 微笑着承受一切 雪儿 花瓣飘香 习作2 以及 练习2 组成的。微笑着承受一切 讲的是体操运动员桑兰面对伤痛和残疾,表现出惊人的毅力 乐观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雪儿 讲了一个腿跌伤了的女孩,收养了一只受伤的信鸽,最后让它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6册 第2单元 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是由 微笑着承受一切 雪儿 花瓣飘香 习作2 以及 练习2 组成的。微笑着承受一切 讲的是体操运动员桑兰面对伤痛和残疾,表现出惊人的毅力 乐观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雪儿 讲了一个腿跌伤了的女孩,收养了一只受伤的信鸽,最后让它重...
三年级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2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本单元由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一篇及 语文百花园二 组成。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关爱动物 关爱自然界的生命。这种关爱之心不是空泛的,而是体现在作者对小动物的描写及与小动物做朋友的具体事例之中。翠鸟 一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生动描写,向学习者传递了爱鸟之情,教育大家要养成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