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发布 2020-04-11 00:44:28 阅读 3384

商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稿。

一、教材分析。

求商的近似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商的近似值,一般是采取“四舍五入”法截取,前面已学过积的近似值截取,对商的近似值截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时,通过结合实例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这里只是通过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教师出示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练习,

复习了知识,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出示例题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爸爸为小明买了一桶羽毛球,一共12只,花了19.4元,每个多少元?尝试计算来初步**问题。

这里多**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的得数是多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点拨,人民币的单位园、角、分,这里三位小数,应该精确到分,所以保留两位小数。

遇到这样的题即使没有告诉保留也要精确到分。交流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取近似值的方法,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到取近似值的方法以及规律。

四)点拨探索。

师生在共同板演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

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即要保留一位,要看第二位,也就要除到第二位。即要保留二位,要看第三位,也就要除到第三位。以此类推,这个方法是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

数学教学需要学生的感悟,感悟方法,感悟规律。然后在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还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通过归纳、整合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计算后,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竖式的正确书写及答案中写上“约”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五)演练拓展。

1)按要求在下表里填上商的近似值:这个表是书本的试一试,我把它放到巩固练习处理,因为这个题,不仅仅是保留方法的训练,还有计算技巧的素质培育。所以在学生对保留有更深的认识后再练习,是练习层次性的体现。

a、学生练习,比一比谁最快。

b、计算并介绍好的方法(可能出现)。

先除到百分位保留一位小数,再列式除到千分位,保留两位小数,以此类推。

先除到百分位(第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再在原式上继续往下除,保留两位小数以此类推。

看最多保留三位小数,先直接除到万分位(第四位小数)然后再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进行保留。反馈练习是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检验的;通过一个求商的近似数的**来进行的,鼓励学生比快,并且介绍好的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一般要除到被保留位数的下一位;也可以除到被保留的位数后,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超过或等于除数的一半时,可直接向前一位进一,取商的近似值;如果余数不到除数的一半,则直接保留。)取商的近似值。

板书。商的近似数。

爸爸为小明买了一桶羽毛球,一共12只,花了19.4元,每个多少元?

19.4÷12≈1.62元

答:每个约1.62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方程的意义》集体备课稿。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方程的意义》之前,在。

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号,也就是未知数,对于方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渗透,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都与本节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方程这部分知识,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和,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方程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帮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学生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渡,这节课的概念学习也是后面学习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2、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在实践中了解方程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能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出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五、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儿过跷跷板吗?(同时出示**)

对于这个游戏的玩儿法与经验,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样物品与跷跷板长得很像,它可不是用来游戏的,而是用来测量的。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天平)

二、认识并使用天平。

教师介绍天平:

这就是一台托盘天平,它是用来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的仪器。这两个是天平的托盘,一边放物品,另一边放测量物体的砝码,砝码上都有质量标志。我们通过不断调试砝码,直到中间的指针指向中间为两边平衡,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质量之和。

教师示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实际应用天平来测量一下。

首先我们来应用一下,检查一下砝码的质量是否准确。

在天平的左边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右边我们应该放置一个50克的砝码。看一下,天平中间的指针正好指向刻度盘的中心,说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这有一个空的水杯,我们先来测量一下它的重量。

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我们来试一试。

通过测量,我们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现在我们缓缓向水杯里倒水,你发现天平怎么样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吗?水的质量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现在天平的状态还能用等式来表示了吗?

100+x>100

我们继续测量水的质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这几个算式都以板书形式呈现。

三、认识方程。

1、根据天平写算式并分类。

刚才我们测量了水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出现了这几种情况,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位置关系,你明白了吗?下面老师这儿就有几组天平测量的过程,首先请你根据天平写出算式。然后把这些算式按一定的原则分分类,最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结果。

2、交流汇报: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等式不等式。

含有未知数 3x=18050+2x>180

100+x=50x3 80<2x

不含未知数 50x2=100 100+20<100+30

根据板书,教师讲解:像 3x+x=50x3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反问:什么样的算式叫方程呢?一个算式要成为方程有哪几个条件?

三、应用概念。

同学们,根据你对方程的理解,你能自己写出几个方程吗?

判断,他们写得都对吗?

黑板上刚才我们写得这些算式,有方程吗?

四、方程产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五、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

1、根据线段图写方程。

2、根据数量关系写方程。

3、判断是否是方程。

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六、作业:利用课余小组时间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再想,天平两边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呢?

七、小结: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虽然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没有使用天平 ,但对天平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我把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这个环节延伸到课下,学生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而且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我还设计了“天平两边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呢?”发散学生的思维,也为下节课《天平保持平衡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集体备课稿。

一、教材分析 。

观察物体是五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本册观察物体是属于第二学段学习,只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就可以了,不过高要求以免让学生失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信心。所以在本册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单元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教学目标 了解少先队选举的程序。重点 同上。难点 章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 1 老师 入队以后,我们参加过多次队干部的选举,我们的少先队干部是怎样选举出来的呢?请同学观察书上的图,说出选举的程序。2 选谁当干部,自然有我们...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关于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 说课稿。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 第几排第几个 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 确定位置 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单元测试题

2.6 2.139 9.3 6.216.75 9.1 1.92 1.62 四。列式计算 8分 1 用0.56去乘23.79除以2.6的商,2 8.45除以1.3的商,再除以。积是多少2.6,商是多少?五。应用题 30分 1 一个筑路队7.5小时修路136.5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修路多少米?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