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4-04 15:50:28 阅读 2578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抱伦学校刘卫东。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并熟读成诵。3.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起疑问:

听歌曲《小白杨》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不仅要倾听旋律,还要留心歌词。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看**,白杨树很多很常见,想想,你在哪儿看到过它?

白杨树随处可见,在我们的眼睛里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没有榕树一树成林的壮观,可是有的作家却对它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矛盾的《白杨礼赞》中的一段话: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自由读,分句读,读后说说白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高,直,挺)

3.矛盾用细细描摹的方法介绍了白杨的外形,作家袁鹰又采用了什么方法呢?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1.听写词语:

戈壁滩新疆介绍抚摸陷入。

2.校对字形,理解词语。

疆:注意字形,给“疆”组词:(边疆、疆域等)从而理解“疆”的本义。

戈壁滩:读注释,大家想一想,在粗沙,砾石覆盖的硬土层上普通的草木能生长吗?因此戈壁滩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不毛之地”这个毛就是指——

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戈壁?3.选用以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白杨树的外形特点?(1——12)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杨的特点?(对话的形式)课文的后面部分又写了什么?三。初感形象,激发情感。

1.默读1——12段,摘录课文中体现白杨特点的词语。

高直高大挺秀很快地生根发芽粗壮的枝干坚强不软弱不动摇)2.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白杨的外形(高直粗壮高大挺秀)白杨的品格(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自由读1——3段,讨论:“高大挺秀”中的“秀”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交流中点拨:戈壁是“茫茫”,“浑黄一体”的,绿色的白杨给戈壁带来了生机;给过往的旅客带来愉悦。

有感情地朗读1——3段。四。凸现形象,升华情感(附片段)1.指名读爸爸的话。

2.想象引读,丰富“哪儿”具像。

3.创设情境引读,读出白杨屹然挺立的形象。4.与白杨对话,抒发情感。5.感情诵读爸爸的话。6、背诵爸爸的话。

7.小结:车窗外白杨挺拔的身影给寂寞的旅客带来了一份惊喜,爸爸的介绍让孩子们明白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品格。此时,在孩子们的眼里,白杨树只是戈壁滩上的树吗?(戈壁卫士)

五。布置作业1.摘抄爸爸的话。

2.做《语文课堂作业本》第题。

五年级《白杨》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白杨 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 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二 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本课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白杨 教案设计。忠州二小陈燕。一 教材分析 白杨 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结合本单元 走进西部 的主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 教学设计《白杨》

教育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 教学设计 白杨 一 对文章中心的把握 白杨 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在朴素平淡的风景画中蕴含着浓郁的诗意。这诗意不是别的,是作者热情歌颂的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