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1-05 00:54:28 阅读 713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导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白杨》一课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一切合点,走进“爸爸”内心,并拓展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爱国之情,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大家对西部充满热情。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预习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在五年级时同学们学过《落花生》一文对借物喻人有初步的认知,所。

以我准备在教《白杨》的借物喻人时由《落花生》引入,让学生更快的理解借物喻人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五)教学策略。

白杨》是一篇适合儿童阅读的清新明丽的课文,文章借用白杨这种美丽挺拔而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木,比喻边疆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但这种比喻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由人物直抒胸臆,没有像《种子的力》那样进行直接的象征,而是话到嘴边,引而不发,留有余地,让读者用心领悟。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思维引向认识白杨和边疆建设者二者之间的内在类比关系上,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但也是关键。

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完成对两个问题的深入**:白杨的特点和边疆建设者的劳动、生活。以上这些内容理解了,学好了这篇课文是没有问题的。

六)教学用具1、白杨**2、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部分。

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新课导入部分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三)师生互动部分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

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的意思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x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四)、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⑵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五)、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彩。)

、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2、默读:

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⑴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⑷…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五、拓展练习。

、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作业设计。

一、连线。老黄牛坚强,有个性梅花出污泥而不染康乃馨默默付出的人莲花象征母爱。

二、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吗?不是的。()2、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4、妈妈对小红说:赶紧学习去!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2、()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3、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四、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人类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2、()天气有多么炎热(),他()坚持把户外的工作做完。3、()边疆的工作环境有多艰苦,爸爸()要带孩子来到这里接受锻炼。

4、()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们不能浪费时间。五、按要求改写句子。1、扩句⑴大雁飞。

空气清新。2、缩句。

爸爸微笑着抚摸孩子们的头。

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3、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4、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改成陈述句。

六、小练笔。

要求:写几句话,赞扬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关联词语。板书设计。

戈壁滩上的白杨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借物爸爸心中的白杨不择环境坚强白杨爸爸眼中的白杨直高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喻人。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一)、优点1.提炼精华。

我把文章从内容上分成了描写白杨和描写父亲两部分引导学生阅读。我们先是把所有描写白杨的句子找出来通读,因为白杨和人物在文章中是穿插描写的,所以我称之为镂空,我的设计是把白杨和人物两部分描写像剪纸一样剔除出来,把描写白杨的和描写父亲的像两幅剪纸一样呈现在学童面前,先整体感知,概括特点。然后把这些特点变成问题,回文阅读是哪些语言带给你这样的体会?

然后加批注品悟语言、交流。在交流白杨的特点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又把白杨的特点分成外形特点和内在品质两部分。第二步,再把所有描写父亲的语句找出来通读,学童很自然的分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来体会父亲精神品质特点。

第三步,在充分阅读白杨与人物的品质后,再链接白杨与人物,体会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我在分析一篇文章的时候,很注意一篇文章内在的逻辑顺序。有时候,这种内在的逻辑顺序不仅仅存在于自然段、意义段,虽没有明显地段落标识,但是,缕着这种我找到的文章内在的逻辑,大板块处理,简洁明快,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用环境和白杨对比的方法体会白杨之美。

学生对于白杨的外形特点不若对白杨的内在品质理解深,这一点我没预设到。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立刻引导孩子们把浑黄一体的环境与高大挺秀的白杨对比着来读一读,这样更能体现白杨之美。这一点的处理很有课堂机智。

二)、不足。

1.过渡语、评价语言预设不足。不足以与文章相匹配。没有事先把脚本写足。2.今天我听说读写了吗?

从时间分配看,**文章的思想内容占了大部分时间。处理的节奏不好,内容分析占的时间过多。没有训练点。

有这样一种尴尬:课堂上讲的一切都不会考;考的一切都没来得及在课堂上讲。内容的分析所占的比重过大。

挤占了学习表达方法的时间,还挤占了积累和运用的时间。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比例分配是很不合理的。我必须每天问问自己:

今天我听说读写了吗?

课后我又认真研读了教材,发现“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此处可以设计一个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拓展想象哪儿指的可以是**?

白杨还会遇到什么?写作训练除了完成课后的练习,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习作给兄妹俩写一封信,或者写一篇赞美白杨的文字,或者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篇文章。

三、改进措施。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小组合作,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要充分准备好学生交流学习的主题,以便能够抓住文章的主旨进行学习,研究文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3白杨 五下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了解白杨特点和爸爸心愿。2 学会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重点 学习用借物喻人写一段话。教学难点 领悟白杨精神。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入初读课文。歌曲 小白杨 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放松一下。板 课题 1 歌曲中赞扬的是哨所旁和边防战士一起保家卫...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 教学设计。一 了解西部,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了解一下西部吗?大屏幕出示西部范围图 图中用彩色标出的部分就是我国的西部。本课提到的新疆就在这里。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由于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及社会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那时的西部一片荒凉。西部戈壁图 为改变这一现状,许许多多的人离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3《白杨》教学设计

3白杨 教学反思参考3 白杨 一课在表达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作者通过文中父亲对白杨树的介绍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述里没有直接歌颂那些无私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本课教学的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