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发布 2020-04-03 03:30:28 阅读 7940

课题教学目的。

5.1.2垂线主备人(第一课时)

知识技能。冯自香授课人授课时间。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运用垂线解决一些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用处。

重点难点环节。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垂线的画法。

具体过程。个人加减。

创设问题情境。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

“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

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

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

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③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④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画图实践,**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

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

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在学生道出: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合并成一条,并板书:

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

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课本p5:练习。

巩固。课堂小结作业课后反思。

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

1.课本p8:3,4,5,9.

2.《配套练习》p3:练习二。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教学目的。5.1.2垂线主备人 第二课时 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冯自香授课人授课时间。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历观察 操作 想像 归纳概括 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运用垂线段的性质解...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 上 数学集体备课。课题课型。普查和抽样调查。新授。主备人辛修湖参与者使用时间2012.12教者。初一数学。组。1 经历调查 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 了解普查 抽样调查 总体 个体 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教学目标。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3 在具...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1 3同位主备人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知识技能。冯自香。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的。理解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的概念。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过程与方法。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例题口答 为什么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复杂图形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