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内容介绍 2

发布 2020-04-03 02:29:28 阅读 7820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简介(2012修订)

课程教材研究所李海东。

七年级下册第5章是“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研究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对于相交,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对于平行,借助于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研究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平移的有关知识.在本章,学生还要学习通过简单推理得出数学结论的方法,培养言之有据的思考习惯.本章共安排了四个小节以及两个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5.1 相交线 3课时。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3课时。

5.3 平行线的性质 4课时。

5.4 平移 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2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本章学习目标。

1.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2.教科书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也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接下来,教科书研究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给出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为接下来研究平行做准备.

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科书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教科书是首先结合推三角尺做平行线的方法给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由此推理得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也是类似,即通过**得出性质1,再由性质1推理得出性质2和性质3.由于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命题(定理),如“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对顶角相等”等,教科书接下来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的概念和术语.并以“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为例,介绍了什么是证明.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化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化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本套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这些图形变化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化,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化.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化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平移”一节中,教科书首先给出几个美丽图案,分析这些图案的共同特点,由此引出图形的平移;接着通过一个“**”栏目让学生画雪人,体会动手平移的过程;再观察两个相邻的雪人,分析它们之间对应点连线的位置和长短关系,发现平移的基本性质,给出了平移的概念;最后学习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因为这些知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将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学好这部分重点内容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与相交线、平行线有关的角的知识,因为直线的位置关系是通过有关角的知识反映出来的.

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本章,不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活动归纳出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还要求“说理”和“简单推理”,并了解证明,把推理和证明作为**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本章这样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例如“对顶角相等”性质的得出,由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得出方法,由平行线的性质1,得出性质,以及一些例、习题中,等等.对于推理,由于学生还比较陌生,不知道应由什么,根据什么,得出什么,对于推理所用的三段论的形式——由小前提得到结论,以大前提作为理由,一下子也很难适应.因此,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解决以上难点的关键是要按照教科书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引入推理论证的内容.在本章,结合正文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说理训练;在本章最后,学习了命题及命题的构成后,学生也能对推理的理由,三段论的表达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用这样前一步为后一步做准备,逐步提高,慢慢教会的办法克服难点.

3.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理解平行线概念,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4)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图形的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

1.内容呈现上充分体现认知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在内容处理上,教科书加强了实验几何的成分,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有机结合.论证几何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实验几何则是发现几何命题和定理的有效工具,在培养人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几何中的结论,教科书多数是先让学生通过画图、折纸、剪纸、度量或做试验等活动,探索发现几何结论,然后再对结论进行说明、解释或论证,为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做好铺垫.

对于本章中的一些概念、性质、公理和定理,教科书大多是通过设问、设置“思考”“**”“归纳”以及“数学活动”等栏目,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对于“对顶角相等”,教科书首先设置一个“讨论”栏目,让学生度量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发现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然后再对这个结论进行了说理,这样就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相结合.再如,平行线性质的处理也是采用的这种处理方式.在本章最后的活动1“你有多少种画平行线的方法?”中,学生通过讨论书中提供的三位同学画平行线的方法,结合本章所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会得到不同的画平行线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注意加强直观性。

七年级数学上周周练 内容2 5 2 6

七年级数学 上 第4周周练。内容 2.5 2.6,满分 120分,时间 40分钟,班级姓名评价。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1 计算 2 1 的结果是。a 3b 2c 1d 2 2 这是为了运算简便而使用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3 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七年级数学 2

七年级数学试题。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下列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a.和 0.2 b.和 0.333 c.2.25和 d.5和 5 2 将 我爱北京天安门 用拼音可写成 woaibeijingtiananmen 其中字幕 i 出现的频数是 a 1 b 2 c 4 d ...

七年级数学 2

一 选择题1 在 1,2,1,2四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a 1 b 2 c 1 d 2 2 有理数的相反数是 a b c 3 d 3 3 计算的值是 a 2 d c d 2 4 有理数 3的倒数是 a 3 b c 3 d 5 是 a 整数 b 分数 c 有理数 d 以上都不对。6 计算 1 2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