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经开始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次课程改革规模之大、进展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引起了教育界及全社会的密切关注。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如何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用好教材,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教材分析。
一、新教材分析和处理。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应建立在对《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第一,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些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比如《,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的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为教材的编写和教材应用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标准。
第二,要正确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课程,课程也不是教材《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材是课程的最主要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地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标准》是一个最低限度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二)教材的处理应基于对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过程的深刻理解之上教学的设计、教材的处理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所以,要处理好、运用好教材,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活动,先必须对新课程条件下教学过程的本质有比较完整的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审视教学过程,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是处于教学之中的教师与学生,他们人格上独立、关系上平等、活动上自由民主;用“教学交往”观审视教学过程,并以此构建共同主体的师生关系,将传统的教学改造成为平等民主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新的教学、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力求体现这样一种氛围,作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交往的媒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对它的处理应该要体现或者融汇在这样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
三)新旧教材几个方面的对比(四)教学新教材的特色。
新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要求,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1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教堂探索;教材中的数据、**真实,而且富有情趣。
2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包括每章节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及复习等,都是在学习素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了能充分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去形成新的知识。
3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对新知识的学习设立相应的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使学生真正“做数学”。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材中的“读一读”“试一试”等栏目提供了包括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介绍、有趣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与有关数学知识的延伸等,为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发。
展提供可能。
总之,教材整体上体现了: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五)教材处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以人为本。传统的教学过分关注课本知识内容的输出和认同,在教学中容易产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掌握轻发展的现象。
而要实现全体学生全面的发展,就要关注主体的发展。一方面致力于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教育,关注源发于主体本身、更贴近人的本质的、隐蔽在知识背后的能力系统和价值规范等。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既注意包括经验、事实原理性的知识点,也包括能力要求;同时注重思想方法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道德情感、价值观、个性品质等教育因素。
另一方面,注重生存与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与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氛围。
此外,还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开放性,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中,置于新世纪人才标准的需求中,使教学目标及内容有鲜明的时代感;教学中,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重视教材内容与社会、其他学科的开放性联系,尽力构筑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
2深入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不拘泥于教材。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资料,都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背景有密切的联系,这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是要联系生活及学生的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离自己很近,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是要创造性地、自主地使用教材。新课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课程的开放性,新教材为教师、为学生都留下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适当地增加校本化的内容、人本化的内容,使教材更符合学生自己的实际,真正地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是要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中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操作、思考与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为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留出了空间。“练一练”“做一做”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读一读”“试一试”面向有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些栏目都是广大教师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
3注意课内掌握与课外发展并重。数学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关注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更注意加强学习活动的体验性,包括:一是生存过程的体验。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再生产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求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二是课程文化的体验。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创设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在大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吸吮人文思想的乳汁。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
在教学的设计上,注意以学习活动为线索设计教学,合理地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去设计教学,将学习方式的改变置于突出的位置,注意适当设计一些研究性的课题,组织学生有针对性进行活动,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和意念品质,从而使学生课内掌握的同时,为课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就是弄清楚教材是怎样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的。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也必须结合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更加灵。
活地“用教材”。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特点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明确地提出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当充满实验、猜测、验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与交流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一位著名数学家在谈自己学数学的心得时讲过这样的一句话“:
有许多具体的数学知识学过之后是可以忘掉的,但是那些知识所表现的数学思想是永远不应该忘掉的,而且会使你受用一生。”教材中所提供的范例,仅是素材,这些范例用别的例子代替同样是可以的,然而当去掉这些素材后,剩下的是什么东西?就是隐藏在这些素材背后的灵魂,即素材中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应设计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问题积极地思考和**。(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
1观察意识。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途径。学生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于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一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
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知识之母。
2尝试意识。尝试意味着**,意味着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校里,由于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师自己认识不到尝试的积极作用,或者是担心教学进度被拖下,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教师提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很少,逐步地尝试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被抹掉。对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安排尝试活动,让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尝试中得以运用和巩固,同时发现了新的矛盾;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思考意识。学生不记学习的内容是不行的,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为重要。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思考的园地,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反思意识。反思,这里指的是学习者对自身数学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因此,反思就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
反思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性,就是在考察自己活动的经历中**其中的问题和结果,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
二)让学生在充满**的课堂中学习。
1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解决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更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对以问题为载体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嵌入解决问题之中有较深刻地认识。
在实践中,虽然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丰富了教学活动,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问题”的新颖性不强、开放度不够。混淆了“问题”与“习题”,问题解决”与“常规解题”的区别。
对于非常规的,能够向学生提出挑战的“问题”的选用不够大胆“,开放性问题”难得一见,只给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隐含在问题之中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问题就更少。“问题”的指向性过于明确,很难引起学生认识新知与已有数学经验之间的冲突,即没有把“问题”情境的创设指向基本原则,指向数学中的那些原始的问题。过分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只看结果等。
作为数学活动的初始问题要合理并有挑战性,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有帮助。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里的知识点或思想方法等进行梳理、优化、组合。将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观察、猜测、分析,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
将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2利用不同的素材,构建**的不同教学问题系列。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
因为学校的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以便进行数学化。”即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持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猜想、估算、概括、推证和强化学生思维活动、交流讨论等活动,来建构起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不是照本宣科教教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广大教师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学,让自主**和合作交流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敢于创新,注意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做法,以问题为载体,使问题构成数学学习中**活动的实际出发点。
通过创设富有**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让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认识百万分之一 教学设计。济南燕山学校中学部张璇。认识百万分之一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百万分之一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2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3 能借助科学计算器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的计算。2 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通过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提纲
想提高初中的数学成绩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学习,且认真完成老师每节课布置的作业,还要做好复习提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提纲。一 单项式。1 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2 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3 单项式中所有...
七年级下数学综合北师大版
2004 2005 2 110 一 填空或选择 每题3分共129分 1 有一道计算题 a4 2,发现全班有以下四种解法,a4 2 a4 a4 a4 a4 a8 a4 2 a4 2 a8 a4 2 a 4 2 a 8 a8 a4 2 1 a4 2 1 2 a4 2 a8 你认为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