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课程纲要。
设计者:七年级生物组。
课程名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授课时间:38课时。
授课教师:马红利魏冬歌校建霞冯超军张玮娜。
授课对象:巩义市芝田镇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1—8班学生。
一、 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因此,课堂上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授课时应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生物学教材是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根据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从内容方面看,它突出了科学性,加强了直观性,增强了趣味性,注重了灵活性,显示了实用性。它较好地体现了编写者的创新意识,展示了近年来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充满着时代气息。
结构体系的目标明确,形式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语言贴近学生;同时,注重生物学与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以下特点:(1)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2)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活动;(3)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4)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5)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6)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四、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课程具体目标。
知识。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能力。在科学**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五、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课时)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课时)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课时)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课时)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课时)
第二节植物细胞2课时)
第三节动物细胞1课时)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2课时)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2课时)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课时)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课时)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1课时)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课时)
第二节种子植物2课时)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2课时)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1课时)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2课时)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课时)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课时)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课时)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2课时)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课时)
全书总复习3课时)
六、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方式: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2、学习方式:阅读法、收集资料法、资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观察法、参观法、调查法、实验法、模拟制作法、角色扮演法等。
3、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学案引领,导学合作。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课标聚焦、情感体验、自主学习、思维拓展、知识结构,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2)实验:充分利用身边各种生命现象和生物材料进行实验和现场讲解。
3)**:结合书本中的“观察、调查、**”板块和生活中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设计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活动。
4)**、动画:**音像资料。
5)课外个别辅导: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
6)网络:将课件、**、**、动画放在校园网上,让学生课外进行巩固。
七、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交流、提问、回答、实验等方面的表现由小组评议后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四个等次。
2)根据学生作业是否上交、是否独立完成及完成质量的情况由科代表和科任教师共同评议后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四个等次。
2、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根据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设计、实验报告等的质量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四个等次。
3、测试成绩评价:期中、末考试成绩。
4、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考试成绩及学生在**活动和实验中的表现,来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一 一般项目。2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3 设计教师 康丽峰4 日期 2015 9 155 适用年级 七年级6 授课课时 35课时。二 具体内容1 课程目标 1 课程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 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生物上册 课程纲要课程类型 必修1教材 人教版初中生物上册授课时间 36课时设计 郭要红。授课对象 2012级七年级四个班课程总目标。通过本目标的学习,你将能 1 通过比较和模型分析的方法,阐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 通过生物建模和实验的方法,解释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信息传递。3...
七年级生物上册 课程纲要
设计者韩惠玲赵婷。课程名称 生物。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适用年级 七年级 上 课时 40课时。背景 七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2 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七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