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课程纲要 1

发布 2023-02-27 02:20:28 阅读 8356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授课时间:29课时授课教师:何美华授课对象:七年级1班。

二、课程元素。

一)新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的过程。《标准》倡导**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2.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第二节人的生殖。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第三节青春期。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和缺乏症状。

3.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第三节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2.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变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4.

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能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资料,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通过对心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4.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学会运用所学的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说出近视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知道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措施。

2.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1.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2.通过观察、阅读、自学、讨论和总结,描述神经系统与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3.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第四节激素调节。

1.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第二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2.

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实验。3.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3.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三)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人的生殖第三节青春期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四节血型和输血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参考课时。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四节激素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四)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资源:

1.参考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为适应七年级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2.充分利用现有的多**教学设备,教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益和学习效度。

3.设计《导学案》,并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学案》。2、实施方式:

设计预习提纲,同时依据课程标准辅助相应适量的《导学案》和优化作业,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巩固。预习提纲的结构分为:预习导学(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建议等),课堂学习,反馈矫正,延伸拓展。

《导学案》和优化作业分基础巩固(90%)和拓展提高(10%)两部分,并规定合理的量和完成时间,力求课堂完成、课堂反馈、课堂解决。3、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积极**交流,主动思考分析、解决。

2.先学后讲:课前预学**,课中互助交流,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释疑共享,课堂反馈,巩固拓展。

3.重、难点讲授:对于核心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典型例题,学生在预习或平时学习中所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要精讲精练。

4.巩固训练与分层辅导:分层设计相应的优化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全批全改和部分面批面改相结合的。

形式实施分层辅导,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5.合作学习:建立4-6人组成的互助学习小组(指定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两名同学为组长、副组长),指导小组内学生制定互帮互学的要求和措施,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方法分享、互评互学,达到组内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6.自主学习: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查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善于类比和反思,查漏补缺,定时完成课内外作业,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复习与总结:善于总结和归纳,以每章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知识主干,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知识和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通过课堂观察、预习交流、提问回答、板演、课堂小测和练习、学生质疑等途径及时反馈。

2.课后反馈:通过作业检查批改、课后检测、师生对话交流、问卷调查、座谈、课后辅导和单元过关测试等途径来反馈。六、拓展提升。

1.根据学习内容标准,在课内可适当延伸,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2.积极开展课外拓展性活动。

五)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

评价分为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达标测试性评价两部分。

一)过程性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三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1.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统计,课堂纪律表现,课堂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课堂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及**价。

2.作业评价:作业交送、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订正情况。

3.合作交流、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情况,作品展示、学科评比活动、竞赛成绩等。4.自主学习情况:预习表现和效果,自习课学习表现,疑难问题的解决态度和表现情况。

二)达标测试性评价由平时的单元过关测试、期中测和试期末测试三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

1.单元过关测试。2.期中测试。3.期末测试。2、评价结果处理。

学期末评价总分为100分,权重如下:

1.过程性评价占30%,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分别按3:4:

3的比例计算;2.达标测试性评价占70%,其中,单元过关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分别按2:3:

5的比例进行计算。

最后两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把总分在100—85分、84—70分、69—60分、60分以下者的综合评价依次定为a、b、c、d四个等级。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纲要

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一 一般项目 一 课程类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二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三 授课时间 23课时。四 授课教师 荥阳二中蒋艳艳 李聪慧 许冰。五 授课对象 荥阳二中七年级学生。二 课程元素 一 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 1 认识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

生物七年级课程纲要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设计者 石路平。工作单位 惠济区第六中学。生物学 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一 一般项目 一 设计者 石路平。二 课程名称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三 课程类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四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五 授课时间 27课时。六 授课对象 恵济六中八年级...

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1

课程名称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授课时间 24 26课时 授课教师 赵明悦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一 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安排,七年级下期期末进行地理中考。七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各种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现突出。八年级学生既无较重的学习负担,也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