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4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表的变迁》优质课说。
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的第五课《地表的变迁》。
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前四课中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地球表面、内部构造以及火山**等地质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对地表的变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没有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刚刚认识了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而热胀冷缩、流水及风的搬运作用,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让学生经过本课的学习,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将它们之间相互进行联系,让学生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及定义,此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借此引发更多有关地表变迁的思考,同时还要使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这样的完整的科学**过程,使他们喜欢进行科学**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2、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3、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4、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评判。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会对地表产生影响。2、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3、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2、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教学难点:风化和侵蚀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都看过化石吗?(出示鱼类化石的**),它们能告诉我们什么?(了解地球的过去,生活的环境是海洋)
追问:哦,他们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那为什么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会这样呢?
2、学生讨论,做出猜测。
3.教师小结: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而今天则变成了地球上最高的山脉,由此可见,地球地壳在不断运动,地表也在不断的变化。(揭示课题)
4.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北宋时期沈括对了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资料。(设计意图:通过化石引入,引起学生兴趣,接着教师通过引发一个矛盾,海洋中的生物化石为什么在高山上被发现了,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并可以乘机了解学生已有的概念和知识,并且这一矛盾也已经隐含了本课的内容:
地表的变迁,为接下来的学习起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活动**1.**岩石的风化。
1)(**出示,各种地表形态。)
提问:知道了地表在不断的变化,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是什么力量使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态?
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设计意图:后一个问题的开放性明显要小于前一个,相对封闭的科学问题有利于活动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让学生沿着活动所指引的方向,到达认知的彼岸。
)2)学生讨论做出猜测,进行讨论。
追问:哪些是在我们课堂上能够用实验来证明的呢?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是多种多样的,应当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发现哪些问题是在课堂上能够研究的,那些则不行(如水滴石穿、风吹等)。然后再能够研究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实验进行猜想的验证。
)(4)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岩石在高温和低温反复影响下,有了裂缝。那么,在大自然中,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变化呢?(6)学生交流想法。
7)讨论: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什么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岩石这样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书上的两幅图(植物破坏,冰川破坏)进行补充。(8)**录像,全面了解岩石的风化现象。
9)小结: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的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板书:风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实验设计——实验观测——交流结果——总结归纳这一个完整的**式科学学习的过程,并且通过几个简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不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训练。此外通过完整的**过程,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了本课中的难点风化的作用,而最后教师水到渠成的总结,也使学生加强了对风化的定义的理解及记忆)2.**岩石的侵蚀。
1)谈话:巨大的岩石被风化后已变的破碎,那你认为高山上破碎的岩石是怎样被搬运到其它地方的呢?
2)学生小组讨论,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并简单说一说。(设计目的:首先这个实验操作相对简单,让学生说一说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的过程,让其在脑中将实验导演一遍,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实验时的有效性和课堂的高效性)(3)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在岩石的侵蚀这一**活动中,学生除了水流,肯定会有其他的方法,如用嘴吹模拟风,把盘子斜一点靠重力滑落。因此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尝试,有助于拓展的他们思维。
此外,书上的下一个问题:大自然的岩石除。
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够将岩石的碎屑带走呢?自然而然就得到了解决。)(如果学生考虑不够全面,那教师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引导,除了刚刚那几种以外,还有那些力量能够将岩石的碎屑带走,让学生继续去探索发现。
)(4)小结: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板书:
侵蚀或ppt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个**活动,学生应当能很好的解决本课的难点:风化和侵蚀的作用,而当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概念后,他就能够利用所学到的这两点知识去解决本课的重点:
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知识之间衔接自然,水到渠成。三、课外拓展。
1.出示**,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对地表的变化产生影响?人类的这些行为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2.学生交流。(可以适当结合实际)(设计意图:
3.教师小结:地球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加上太阳的照射和吸引,经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人类要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行为活动也会影响到地形的变化,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本课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活动。在本课的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过程的认识,特别是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实验来进行证明,并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最后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环节的经历,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附送:2019-2024年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过程,提高科学**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7、让**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单元序号单元课题课序课题课时周次。
1水滴里的生命112做酸奶12
显微镜下的。
第一单元3馒头发霉了22
世界。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
5单元总结11地球的形状242地球的表面163地球的内部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4火山与**地表的变迁2106单元总结1111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了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3变色花113
4洗衣服的学问1
5单元总结11登月之旅1
2太阳系大家庭13看星座1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6
4探索宇宙1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1
6单元总结11假设1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2实验1
3单元总结119
考核220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表的变迁》教案
邗江实验学校六 上 科学教学设计总32课时,第 课时。5 地表的变迁。设计理念 本课内容安排呈现出双线交错的姿态。第一条线是自然力影响地表线。即先 地层的升降 造山运动 火山喷发 海水侵蚀 碳酸盐石材的分解 风蚀等对地表的影响,然后再研究风化作用之一热胀冷缩对岩石的破坏,最后 自然界的搬运力。第二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地表的变迁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5.地表的变迁。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的地表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地表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知道什么叫风化 侵蚀。2 会做模拟岩石风化 侵蚀的实验。3 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重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教学难点。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
六年级科学上册地表的变迁教案苏教版
地表的变迁。课程标准 1.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 语言 文字 图表 模型等 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教学目的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能够对一些现象做出大胆的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