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钩码。
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实验现象: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用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反之费力。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名称: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猜测: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
实验器材:镊子、订书机、羊角锤。
实验步骤:1、分别找出这些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根据这些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类。
实验现象:羊角锤是省力杠杆,镊子是费力杠杆,订书机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实验结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轮轴的作用。
实验名称:轮轴的作用。
实验猜测:轮轴能省力。
实验器材:钩码,轮轴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组装好轮轴实验装置。
2.在轮轴实验装置的轮上挂一个钩码,轴上挂两个钩码;
3.在轮上挂两个钩码,在轴上挂四个钩码。
实验现象:轮轴不动,平衡。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能够省力,作用在轮上的力比作用在轴上的力小。
四、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名称: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猜测:定滑轮能省力。
实验器材:滑轮实验装置、钩码。
实验步骤:(1)组装好定滑轮。
2)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向下拉绳子。
3) 在绳子两端各挂一个钩码。
实验现象:用手向下拉绳子,钩码上升;钩码平衡,滑轮静止不动。
实验结论: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五、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名称: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猜测: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滑轮实验装置、钩码、测力计。
实验过程:1、组装好动滑轮;
2、在动滑轮上挂一个钩码,用手向上拉;
3、用测力计直接提起一个钩码,用多大的力;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用多大的力。
实验现象:手向上拉,滑轮和钩码一起向上升;用测力计直接提起一个钩码用0.5牛,通过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用0.3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够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六、研究问题:认识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绳子砝码铁架台滑轮测力计。
实验设想:滑轮组不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1.组装一个滑轮组,用滑轮组提起重物不同重量的物体。
2.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与直接提取物体的用力方向 ,用力大小作比较。
实验现象:使用滑轮组改变了用力的方向,提取物体的用力的小。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使用滑轮组不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
七、斜面的作用。
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
实验猜测:斜面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斜面实验装置,钩码,弹簧测力计。
实验过程:1.组装好斜面实验装置;
2.沿斜面用测力计分别拉动1.2.3个钩码,当匀速运动时,读出数据并记录;
3.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起1.2.3个钩码,读出数据并记录;
4.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拉起相同的重物,当匀速运动时,读出数值,重复做三次,求出平均值并记录。
实验现象: 提升的钩码个数 1 2 3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0.6n 1.1n 1.8n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0.3n 0.9n 1.5n
用1.2.3.4表示坡度从小到大】
坡度大小1 2 3
直接提升物体用的力 0.1n 0.3n 0.6n
实验结论:斜面能够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八、抵抗弯曲
实验名称: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猜测 :
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 实验材料:垫圈若干、直尺、八个科学课本、厚度、长度相同的1倍、2倍、4倍宽的纸梁各一个。
实验过程:1、四个科学课本厚的高度为桥墩,桥墩之间的距离为6厘米;
2、猜测1倍、2倍、4倍宽的纸梁在桥墩上能承载几个垫圈,并记录;
3、把1倍、2倍、4倍宽的纸梁分别放在桥墩上,在纸梁中间轻轻放垫圈,直到纸梁与桌面接触为止,记录垫圈的个数。
实验现象:1倍宽 2倍宽 4倍宽。
**:1个4个 5个。
实测: 2个 4个 7个。
实验结论: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就增加。
九、实验名称: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猜测: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就会增加。
实验材料:垫圈若干、直尺、八个科学课本、宽度长度相同的1倍、2倍、4倍厚的纸梁各一个。
实验过程:1、以四个科学课本的厚度为桥墩,桥墩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
2、猜测1倍、2倍、4倍厚的纸梁在桥墩上能承受几个垫圈,并记录;
3、把1倍、2倍、4倍厚的纸梁分别放在桥墩上,在纸梁中间轻轻放垫圈,直到纸梁与桌面接触为止,记录垫圈的个数。
实验现象:纸梁的厚度 1倍厚 2倍厚 4倍厚。
**: 1个 3个 5个。
实测: 1个 2个 6个。
实验结论: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就会增加。
2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名称: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猜测:形状改变,抗弯曲能力改变。
实验材料:4个科学课本、垫圈若干、直尺、厚度、长度、宽度、相同的纸张5个。
实验过程:1、以两个科学课本后的高度为桥墩,桥墩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
2、把纸分别折成“u”“m”“口”“o”字形。
3、猜测它们在桥墩上能承受几个垫圈,记录垫圈的个数。
4、把“u”“m”“口”“o”字形的纸梁分别放在桥墩上,在上面轻轻放垫圈,测试它们能承受几个垫圈,直到所折纸梁与桌面接触或倾倒为止。记录垫圈的个数。
实验现象:十、实验名称:研究哪种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实验器材:小木棒橡皮筋
实验设想:物体结构不一样,承受力大小也不一样。
实验过程:1.用小棒和橡皮筋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支架,然后用力往两边拉拽,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不不易变形、最稳固。
2.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易变形支架变得等稳定、牢固?
实验现象: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支架易变形。
实验结论:三角形之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十一、 电产生磁吗?
实验名称:电产生磁吗?
实验猜测:电产生磁。
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开关、灯座、灯泡、铜导线、指南针。
实验过程:1、组装好电路,使灯泡发光。
2、在课桌上放好指南针,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3、不通电时观察指南针的变化。
4、通电时观察指南针的变化。
5、加大电流观察指南针的变化。
6、把导线缠绕成线圈,放在指南针的上方,观察指南针的变化。
实验现象:不通电——磁针不偏转
通电导线——磁针偏转——小。
加大电流——磁针偏转——大。
通电线圈——磁针偏转——大。
实验结论:电能产生磁性;加大电流通电线圈使磁性更大;通电线圈立着放磁力大。
十。二、电磁铁有磁性吗?
实验名称:电磁铁有磁性吗?
实验猜测:电磁铁有磁性。
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开关、铁钉、大头针、导线。
实验过程:1、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
2、组装好电磁跌。
3 、不接通电流,将电磁铁的顶尖靠近大头针,观察现象。
4、接通电流,将电磁铁的钉尖靠近大头针,观察现象。
5 、反复多做几次。
实验现象:接通电流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不接通电流电磁铁不吸引大头针。
实验结论:接通电流,电磁铁有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十。三、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猜测: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开关、导线、指南针。
实验过程:1 、组装好电磁铁。
2、把电磁铁的钉尖靠近指南针,观察现象。
3 、改变电池接法,让电磁铁的钉尖靠近指南针,观察现象。
4、改变线圈缠绕方向让电磁铁的钉尖靠近指南针,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接通电流,指南针的南极与电磁铁的钉尖相吸引,钉尖是北极。
2、改变电池接法,电磁铁的钉尖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引,钉尖是南极。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名称 电磁铁的磁性。实验目的 导线 大铁钉 电池 指南针 大头针。实验过程 1 电磁铁的制作与磁性检验 将导线缠绕在大铁钉上,用电池组装电路。手持大铁钉的一头,用另一头去吸大头针 可交换去试吸 2 检验南北极 将大铁钉的一头靠近指南针,观察哪一端是南极?观察哪一端是北极?3 电磁铁两极变化 1 ...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答 材料 地球仪 纸做的小船 火柴梗等。步骤 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我的发现 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进港时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 出港时,船身先消失,...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 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实验材料 豆子 八个杯子。实验目的 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实验步骤 用豆子来模拟细菌,把豆子放入八个杯子中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的过程,用20秒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在1号杯子里放1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细菌一分为二进行繁殖,第二代细菌就有2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