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发布 2020-08-02 11:54:28 阅读 7753

五年级实验汇总。

渗水比赛实验。

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1.沙质土 2.壤土 3.粘质土。

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1.黏质土 2.壤土 3.沙质土。

根的作用实验。

茎的作用实验。

植物具有向光性实验。

水温的变化实验。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冷水和热水相遇时,冷水的温度会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

传热比赛实验。

实验一:实验二:

颜色与吸热实验。

风的形成实验。

山的形成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细菌和病毒。

实验目的:研究适合酸奶生成的环境条件。

实验器材:新鲜酸奶1杯、鲜牛奶2袋、带盖的杯子或瓶子4个、金属小勺1把、竹筷1根、温度计。

操作步骤:1.将所用容器和工具用沸水消毒。

2.将两袋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左右,平均分装在已消毒的4个杯中。

3.分别向4个盛有等量鲜牛奶的杯中加入1勺等量的新鲜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

4.将其中两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外两杯放在阴凉环境中,24小时后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温暖的环境(30℃左右)有利于酸奶的生成。

生活中的真菌。

实验目的:**食物发霉的条件。

实验材料:花生水电冰箱。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1.将实验组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

将对照组放在:有阳光干燥的环境中。

2.将实验组放在:不通风的角落里。

将对照组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3.将实验组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将对照组放在:冰箱里。

实验现象: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的花生先发霉。

实验结论:食物的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植物与能量。

实验目的:**淀粉中是否贮藏着能量。

实验材料:淀粉、酒精灯、火柴、燃烧勺。

实验方法:用燃烧勺取适量淀粉在酒精灯上进行燃烧。

实验现象:淀粉可以燃烧。

实验结论:淀粉中有能量(光和热)。

电铃响丁当。

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的大小是否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和工具:

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导线小铁钉。

工具:尖头钳子螺丝刀。

实验方法:1.将漆包线绕在粗铁钉上,用一节电池接通电路,观察电磁铁吸起小铁钉的数量。

2.**圈匝数相同的情况下,用两节电池接通电路,观察电磁铁吸起小铁钉的数量。

3.**圈匝数相同的情况下,用三节电池接通电路,观察电磁铁吸起小铁钉的数量。

实验现象:电磁铁磁力越来越大。

实验结论:电流的大小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实验2:实验目的:研究线圈的匝数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和工具:

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导线小铁钉。

工具:尖头钳子螺丝刀。

实验方法:1.将漆包线在铁钉上绕10匝,用一节电池接通电路,观察电磁铁吸起小铁钉的数量。

2.将漆包线在铁钉上绕20匝,用一节电池接通电路,观察电磁铁吸起小铁钉的数量。

3.将漆包线在铁钉上绕30匝,用一节电池接通电路,观察电磁铁吸起小铁钉的数量。

实验现象:线圈匝数多的电磁铁比线圈匝数少的电磁铁吸起的小铁钉数量多。

实验结论:线圈的匝数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匝数越多、磁力越大。

地球绕着太阳转。

实验目的:**季节变化是否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实验材料:绳子、灯泡、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卡片。

实验方法:1-5(见课本88页,只需了解,不用记忆)

观察到的现象: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引起了太阳在地球表面南北两半球直射点的变化。

实验结论:这种变化是引起南北两半球四季交替变化的根本原因。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名称 电磁铁的磁性。实验目的 导线 大铁钉 电池 指南针 大头针。实验过程 1 电磁铁的制作与磁性检验 将导线缠绕在大铁钉上,用电池组装电路。手持大铁钉的一头,用另一头去吸大头针 可交换去试吸 2 检验南北极 将大铁钉的一头靠近指南针,观察哪一端是南极?观察哪一端是北极?3 电磁铁两极变化 1 ...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答 材料 地球仪 纸做的小船 火柴梗等。步骤 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我的发现 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进港时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 出港时,船身先消失,...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 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实验材料 豆子 八个杯子。实验目的 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实验步骤 用豆子来模拟细菌,把豆子放入八个杯子中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的过程,用20秒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在1号杯子里放1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细菌一分为二进行繁殖,第二代细菌就有2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