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2)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首诗《游山西村》)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练习设计:1、组词。
莫腊疑浑。漠蜡凝晖。
2、补充成语。
精会神自相( )盾舍( )为人
)盆大雨守( )待波( )壮阔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 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引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练习设计:1、加上偏旁组成你学过的字,再组词。 甫。占。
艮。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当牢固休想。
新鲜舒服均匀。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满:a、全部充实 b、达到一定期限 c、全 d、满足 e、骄傲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2、假期已满,我准备返校了。
3、老师满意地说:“不错,你们真能干。
4、会场里人满了。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
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3.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师小结,生齐读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
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四、作业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 小组交流 班级展示 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实施对策。1 识字 写字方面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做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指导。2 阅读教材方面应重视以下指导 1 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 2 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3 领悟表达方法 4 积累语言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6 8课 练习题。一 看拼音写汉字。chu p zhj sw n h o 烟 遍 饭饭 自 s i lsu m ng xiji o 满 肉探人 会 游。chjiku ng gujzh 口 驶空拜 病帮 jp z ifx xi n 血 开难幸阳无 好 二 给加点的字注音。颤抖废...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四年级
二0一0学年第一学期单元目标检测题。小学四年级语文 二 四 班姓名座号 成绩。一 拼音部分。12分 1 读拼音,写汉字。8分 zh imzh nj n 住静用匀。zzh nju 选料迹挖。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重复 zh n ch n 倾斜 q n q n 缘由 yu n y n 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