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从内容或情感上体会些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体现在课后练习、语文园地“我的发现” )
在《自然之道》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抓住“极不情愿”“颓丧”“悲叹”等重点语句,并体会一些情感丰富的词语,结合事例谈谈读后的体会。《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人类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在夜间飞行。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实验的过程以及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是教学的重点,可以根据课后习题的第3题来促进理解。
“我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读没有副词的句子,再读读加上副词后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而总结归纳副词的作用。
3、完成本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的自己的收集、收获、启发、设想等。
首先是在“组导语”中提出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的收获。在组导语中就提出任务,目的是提醒学生学习本组要围绕这一专题进行活动,要注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启发。这次综合性学习,重点在于使学生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并从中获得启示,要注意与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有所区别。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这两种思路进行:一是直接去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熟悉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二是联系生活经验与阅读积累,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把观察、思考、查资料、提出创意,乃至动手实验紧密结合起来。
接着,在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课后,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做法——可以走进大自然,观察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启发;可以去搜集资料或访问调查,了解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发,从而有了哪些发明创造;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做实验或搞小发明等。这一具体布置的目的是教给孩子开展活动可以采用的方式,指导孩子们更有效的开展活动,少走弯路。此时,老师一定要调拨到位,让学生真正明白活动的要求和做法。
三、每篇课文具体分析。
9《自然之道》
1.课文简说。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这是一只幼龟探头侦察突然被一只嘲鸫咬啄时,向导对焦急的作者及其同伴说的话,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也用向导的话点明了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2)对词语的理解。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踌躇:犹豫,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词句解析:摇篮:指发源地。
课文中指黄河流域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生存,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这里采用的是比喻说明方法。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原因,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和结构松散的黄土,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水土大量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二是社会原因,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11《蝙蝠和雷达》
课文简说: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12《大自然的启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我的发现”安排有三组语句,每组两个句子的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第二个句子加上副词后,表达的情感更浓重一些。第一组的第二句,加上“终于”,则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二组的第二句加上了“根本”,“根本”是表示程度的副词,这里有“本来”的意思。加上“根本”,更说明了海龟的灾难,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了规律而造成的,否则,海龟本来是不会受到伤害的。第三组的第二句加了“居然”,“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意思。
加上“居然”是对前面“令人难以相信”程度的加深和强调。
日积月累。谚语,是流传很广的民间口头语言的精华。培根说:
“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都可以在它的谚语中找到。”“日积月累”选取的是六句农业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与农时有关的,其余几句是与气象有关的。
农业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能够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性短语,多以简练通俗的歌谣或韵文形式流传于民间,往往具有地区和季节的局限性。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莲下中心小学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综合卷题。班别姓名座号 一 看拼音,写词语 b k i q t y u gu ch n sh sh t n bi n f y ch n f n hu y xi ng ti n k i m n ru zh ng i l y u zh ng xi n k ng h u ...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3讲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一 选材。1 我国古代的鲁班,上山砍树时,不小心被带有边齿的叶片划伤了手,受到了启发,发明了锯子。2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 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3 要下雨了,大自然会给我们的很多启示。4 从动物身上...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一 比一比再组词。隐 响 竟 铺 掉 稳 晌 竞 辅 悼 壁 虑 避 虚 二 按要求写句子。1我们必须遵守纪律的习惯。修改病句 2我校请解放军叔叔经常作报告。修改病句 3松树疏疏朗朗。扩写句子 4.难道我忍心让他一个人去吗?改为陈述句 5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改为比喻句 6冬天的阳光照在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