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12 07:59:28 阅读 9679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感知园林的画意美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2、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足迹,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

二、出示教学目标(小黑板)

三、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生字词。

四、介绍作者:叶圣陶,2023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五.现在请大家齐读一下开头两段,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提问: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a、p105

第1页共5页。

b、说明方法: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p106,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⑶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呢?

—p106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去体会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和文章的语言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本段第一句。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

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

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第2页共5页。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再逐句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

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于画意”。第。

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七、简略地看一下三段。

问: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

八、小结:刚才我们简要地分析了3-9自然段,这几段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九、下面再进行一些迁移训练: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第3页共5页。

—a、“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b、“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如果还有时间,请同学们再阅读一遍课文,深化理解。或者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十、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了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教学后记:

一、语言美。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苏州园林》的语言不仅准确简练,而且优美耐人寻味。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重峦叠嶂”一词写出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

“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的“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二、动态美。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恰当的引用勾勒出一个情趣横溢的意境:夏秋季节,眼前一片碧绿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耍。

此时此景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三、谐和美。

所谓谐和美,就是指布局、配合得适当、匀称的美。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布局上的谐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要求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

至于假山的堆叠和配合,则使人忘却了苏州城市,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至于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眼”。

四、映衬美。

映衬美称为陪衬、衬托。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映衬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两个“……相间”从而使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远景和近景层次的映衬,园林中设置花墙、廊子和漏窗,其目的都是为增。

第4页共5页。

加观赏点,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游览者感到美不胜收。五、结构美。

精巧的结构给人以美的感觉。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

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从而使文章严丝合缝。

总之,《苏州园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此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5页共5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山东省临沂市第九中学史传杰。一 教学设想 苏州园林 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 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传统语文教学本着知识本位的语文观,常常从说明文的文体入手来解读课文。学生学习之后,要点是掌握了,但要说究竟对苏州园林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则...

八年级《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 苏州园林 教案教学设计。苏州园林又称 苏州古典园林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八年级 苏州园林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层意。3.把握文章说明顺序。教学过程 一 ...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

备课宝典。苏州园林叶圣陶。苏州四大园林 宋代沧浪亭 元代狮子林 明代拙政园 清代留园。注释 1选自 百科知识 1979年第4期,原题为 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 略有删节。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 1508 1521 画家文征明曾参与设计。叶圣陶 1849 1988 原名绍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