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古诗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06 10:37:28 阅读 9810

1清明。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

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2、了解有关清明的习俗。

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

3、全班交流:

1) 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并重点指导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 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三读诵诗韵。

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自己试一试。

2、指名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意相通。

3、全班读一读。

4、背一背,分组诵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1、请学生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3、画一画,写一写。

2《乞巧》教学目标:

1.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2.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放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倾听。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就和这个神话故事关系十分紧密,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诗题。

2、指名读课题,指导三声连读的变调现象。

3、看到这个“乞”字,我们会想到原来学的什么字?(区别记忆“乞”和气)

4、那谁来说说诗题乞巧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乞巧节的资料。)5、谁知道乞巧是哪一天?乞巧是什么意思?

6、谁来介绍一下诗人的资料?(交流资料)

三、初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1.那么,在七夕这天,天上人间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书放到112面,大声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查,(课件)师相机评价。诗要读的字正腔圆,他还和**一样也是有节奏的,再来练练,读出诗的节奏来。

3.好,谁来读一读,读出节奏,同学们仔细听,他是在**停顿的?

4.生读,交流是在哪停顿的。大家听得真仔细,(课件)按照节奏来读,就能读出诗的韵味了。谁再来读?

四、再读古诗·品悟意境。

五、指导读出是的韵律美。

3登科后。教学目的:

1.了解唐诗的文学地位,背诵部分唐诗。

2.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中所体现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内容的领悟和诗歌的背诵。

教学过程:一、 作者简介:孟郊,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德宗贞十二年(四十六岁)登进士第。十六年任溧阳县尉,抑郁不得志,遂辞官。一生穷困潦倒,不苟流俗。

早年居湖州,曾参加僧皎然组织之“诗会”,其诗歌思想受皎然影响甚巨。诗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之开派者。其诗反映社会生活较广泛,或歌吟生民疾苦,或指斥藩镇割据,均体现其“下笔证兴亡,陈词被风骨”之主张。

大部分诗则抒写一己之穷苦情怀,与贾岛诗有类同处,故有“郊寒岛瘦”之称。“寒”既指其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

二、 写作背景此诗为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孟郊登进士第后作。唐制,进士考试春季发榜,新进士在长安城南曲江、杏园一带宴集同年,怡赏春光。诗中所言春风得意,马上看花,乃当时实际情形只写照。

前人对次诗颇多贬词,如《青箱杂记》以为从《再下第》到《登科第》诗之一悲一喜,可见孟郊气量狭窄。(南宋曾造《类说》卷四引)然孟郊两次落第,多年困顿,一旦成功,自当喜不自胜,亦毋须深诮也。此诗造句颇工,其中“春风得意”云云已成为后人习用之成语。

三、 注释。

a) 登科:考上进士叫登科。

b) 龌龊:指穷困局促、不得意。

c) **:无拘无束。

d) 马蹄急:马快跑。疾:快,迅速。

e) 看尽长安花:唐代考中进士,特许春天到长安欣赏牡丹,很是荣耀。

四、 译解当年穷困潦倒不值一提,今天登科着是骋心快意。迎着春风得意地让马快跑,一天看尽京城的牡丹花姿。孟郊仕途坎坷,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这时他心花怒放,写出这首七言绝句。

4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学习卜算子咏梅,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梅花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卜算子咏梅》。(出示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3、诗人描写的景物体现什么情感呢?(课件出示背景**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三.研读悟诗情

四.吟诵入诗境

五.延伸展诗兴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5偶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并背诵;

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世间纷繁复杂多如牛毛的事便开始一件件发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很多不平之事发生在周围,心里充满了愤怒,于是不断对它们进行抨击,但不平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与不平之事相抗争的“刀”都渐渐地磨损了。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作者简介。

二、深入理解

一)读通诗歌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

2、齐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

二)读懂诗歌

1、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找出错误并纠正。

2、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4、归纳汇报。

5、分组读文。

三)读透诗歌。

三、课堂小结。

6《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

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3、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三.研读悟诗情

四.吟诵入诗境

五.延伸展诗兴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7《望江南》

一、教案题目:《望江南》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有感情的诵读诗词和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能翻译全文,理解每句诗词的深层次含义。

3、情感目标: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内容:

1、给词划分节奏,并带有感情的朗读。

2、分句解析,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词所包含所表达的含义。

3、翻译全文,总结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相思是文学作品中永恒而又新鲜的主题,老师这里有一首相思的词,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感悟感悟词的节奏韵律。

你能否准确划出它的节奏?(3分钟)

2、请同学介绍一下作者温庭筠。(6分钟,花间派,花间鼻祖,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和韦庄齐名,时称“温韦”)

3、大声朗读课文,这首词中有哪些景物,表现了思妇什么样的心情?(7分钟,愁苦,相思)

4、分句解析,“梳洗罢”“独”“皆不是”等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思妇的心理变化过程。(20分钟,体会作者的用词的精炼及所表达的情感)

七、板书(4分钟)

望江南。梳洗罢时间早上。

地点室内希望。

人物女性。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村居》教学设计鄂教版

村居 一 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 教学思路 村居 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人们陶醉在大好春光里。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在学习时,我们可以先借助拼音帮孩子读通诗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图,对照图简单大致地说说诗句的意思,说说春天的美景...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村居》教学设计鄂教版

村居 一 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 教学思路 村居 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人们陶醉在大好春光里。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在学习时,我们可以先借助拼音帮孩子读通诗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图,对照图简单大致地说说诗句的意思,说说春天的美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第三课时。复习旧知 指导书写生字 交流占诗 一 指名背诵 春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 识字写字。1 出示生字认读 咏 碧 妆 裁 剪 滨 紫2 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 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 泗 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 左边是绞丝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