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04 06:09:28 阅读 3917

***小学。教。案。

学年/学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学科:三年级校本。

任课教师:

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诗文,感知诗歌的语言美。

通过品读诗文,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情境想像,学写相应的诗文。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经常会谈到一句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诗是谁写的?

写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观察学生预习情况)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子昂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登幽州台歌》。

二。登台读诗,余韵悠长。

1.多**展示诗歌内容。(ppt展示)

2.请学生试读诗歌内容。

学生相互讨论这首诗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推出读的最优者。

3.教师范读。

4 听音频资料。

教师讲解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学生再读诗歌,融入自己的情感。

7.学生体味诗句中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ppt展示)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观点的依据(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来)

换词表达。(ppt展示)

如:“独”换成“我”,“念”换成“想”?

学生体会互换效果,比较原诗用词的精妙,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设想: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从朗读到字斟句酌,全方位对诗歌有整体情感把握,为进一步学习作者思想做准备。

三。在台品诗,苍凉忧愤。

再次有感情读诗,思考:

1.作者在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与什么有关?(ppt展示)

联想《紫藤萝瀑布》《我的小桃树》,让同学明白“情”与“境”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者的情感都是在幽州台上有感而发,“幽州台”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参照小注释,了解幽州台。(此地)(ppt展示)

注意:“幽州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中的“招纳天下贤士”。

3.给学生讲解有关陈子昂的资料与写作背景。(此时)(ppt展示)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做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诗。

其中就有一首:

燕昭王。南登碣石阪,遥望**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现代叙述:往南登上邹衍居住的碣石宫,远远眺望郭隗受礼的**台。

丘陵上全是成林的参天大树,招贤纳士的燕昭王如今何在?

霸业的理想遗憾地成为过去,我骑着马前往又骑着马回来。

结合以上资料,理解诗中“古人”和“来者”之意,以及作者为什么要登幽州台写下这首千古绝唱?(ppt展示)

古人:指那些像燕昭王一样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作者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揭示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教学设想:知人论世,让学生从背景中深刻体味诗歌内涵。

离台悟诗,心怀感伤。

我们对大诗人陈子昂已经有所了解,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对大诗人说:__ppt展示)

我们可以联想到一首学过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作业设置:1.背诵并默写诗歌。2.制作诗人卡片并写下你对诗人的评价。(ppt展示)

登鹳雀楼》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和想象,能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题意。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鹳是一种鸟,鹳雀楼是一座楼阁的名字,你能猜出这座楼为什么叫鹳雀楼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去山西省的鹳雀楼看一看,(录像)登上鹳雀楼对面可见中条山,脚下就是滔滔的黄河水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时,登楼远眺,景致更是美不胜收。王之涣面对这样的美景,挥笔写下了《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

3.师范读、配音出示诗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怎么样?小朋友肯定也想读了吧!我猜,肯定有小朋友早已经会读了,有的小朋友甚至已经会背,对不对?

那就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还不会读的同学自己要认真练一练!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

出示尽:jìn前鼻音更:gèng后鼻音。

交流:1)你练得怎么样?请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给你提一提建议,相信有了他的帮助,你会进步更快的。

2)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注意诗中画斜线部分表示停顿。

3)请大家和我一起来读。

2.小朋友,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试着理解它的意思。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去学习,相信你一定能行。出示。

一读解词用“”画出表示景物的词,想一想,你能看到什么?

二读解句想一想每一句的意思,注意其中一句可调整为[黄河流入海]

三读解诗把四句连起来试一试。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小朋友,出示诗,再读一读这首诗,你认为哪两句是写景的?哪两句写作者的感想呢?

2.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作者登楼所见,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的作者所思所感。

3.那么,你能说一说每一句诗的意思吗?

“白日依山尽”:

1)怎么样,你遇到困难了吗?我们一起来解决它。你们看,出示图站在鹳雀楼远眺,对面可见连绵起伏的群山,此时,夕阳紧挨着群山渐渐落下去。

通过看图,你能说一说“依”和“尽”的意思吗?对呀,依就是挨着,靠着,这里指夕阳挨着山峰。而尽就是指太阳落山了,看不见了。

2)太阳落山了,只留那一片灿烂的晚霞在天边轻轻的飘荡。而山下的黄河水似从天而降,奔腾咆哮向大海流去。“入”是什么意思呢?

3)此时此刻,你还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把你看见的景色连起来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4.请同学们吟诵前两句诗,让我们也能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

5.**起:[图]出示同学们我们登上鹳雀楼,只见远处夕阳正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只留下火一样的晚霞在天边飘荡着,晚归的鸟儿正向鹳雀楼飞来,脚下滔滔的黄河水咆哮着,奔腾着,滚滚东去,流入大海,诗人王之涣不禁大声吟诵道: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学们,面对这样壮丽的黄河夕照图,你会想什么?

6.诗人王之涣又是怎么想的呢?你能在诗中找出来吗?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来说一说吗?

1)此情此景让我们也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一些,就必须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千里目”真的指一千里吗?不,它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层楼”在这里也是指人要不断努力向上。

2)诗人王之涣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能来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两句诗。

3)古往今来,人们总喜欢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赠予亲友,你想把这两句诗赠给谁?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7.小结。1)山西的鹳雀楼和王之涣的这首千古名诗将会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让这首诗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来吟诵出示《登鹳雀楼》,如果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2)同学们,这是诗人王之涣的另一首名诗出示《凉州词》,大家课后可以读一读。

四: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诗中的生字你能读准吗,组词读读看。(展示出示生字表)

雀楼依入欲穷目更。

1)这些字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们?

2)大家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出示(做动画片演示)

雀——(很小的鸟),“隹”的四横排列要紧凑。

楼——左窄右宽,米和女要安排紧凑一些。

3)在习字册内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领会文章。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说明:由于文章较长又是古文,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文章的第一,二小节。

第二课时学习文章的第三小节。第三课时学习文章的第四小节。下面做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后两课时依照方法进行。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现代人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机缘,一生中能把《千字文》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无论在海外还是中国大陆, 能读《千字文》的不是研究生也是学中文的本科生。但在**建立之前,这是六岁孩子入蒙学就必读的。

现代人如果没有文史功底,确实读不懂。且不说弄清引经据典与用韵,只翻字典查生字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兴趣全无了。有感于此,我笨鸟先飞,先求古寻论一番,作一块引玉之砖。

希望我们每一个华人都能籍此珍惜自己的文化,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不至于耻作中国人。

二、整体感知。

一)字正腔圆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三年级校本教学设计

第四课 家乡巨变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体现的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 合作 而人教版教材不但在这几方面允分体现和锻炼了学生的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自主收集材料解决问题和进行课内外的延伸 的能力,而且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 人生观 价值观的体现,就本课延续上节课美丽的家乡而言能使学生对家乡的现...

三年级校本教学设计

第六课 胸怀大志 小事做起 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目标 1 知道 志当从高远 小学生不仅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而且还要踏踏实实的从每一件小事做起。2 知道当今我们树立理想,从小事做起。3 懂得要从小事做起的好品质。教学活动准备 搜集我们生活中的长期坚持的小事的相关资料。教学活动方案 一 启发谈话 揭示出本课...

三年级下册校本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学科校本。年级三年级。时间2013.2 午汲镇白石中心小学。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 指导思想 依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要求 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