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雨说

发布 2020-02-23 21:27:28 阅读 5075

一、教材分析。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达到背诵这首情诗的目的。

二教学建议。

一)《雨说》的叙述主脚是“雨”,它象征着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注意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二)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三)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下面是这首诗的两部分,供朗读教学时参考: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呀。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呀。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呀。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呀。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三、课时教案(一)

一)点击:教学目标:(1)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

3)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点击:(二)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歌曲,师总结:

这首歌是儿女对母爱的高度深情赞颂,同时我认为这首歌也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所作的真情告白。可是,同学们仔细品味过雨的诉说吗?(大多同学回答没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诗人郑愁予就送给了我们一首《雨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鼠标点击读一读、写一写。

田圃寒浅留滞喑哑洗礼襁褓温声细语禁锢。

2)点击典型例读。

师范读、生跟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

例段如下: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呀。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呀。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呀。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呀。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3)喜悦、轻快地朗读这首诗。

1生用喜悦、轻快地语调朗读这首诗三遍;

2生交流朗读效果,以四人小组互读互查,推选优胜者;

3各组优胜者全班交流朗读,其他组可点评优劣(评时可对节奏语调点评)

4推选班内最优胜者,领读全诗;

5生配乐朗读全诗(可选喜悦轻快的曲子,生自选)

四课时教案(二)

一)上节课同学们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同学们再速读一遍全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点击思考题)

1、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体会诗言志)

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能够回答出来。

点击明确1、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

雨说自己“来的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对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而出,教师要点拨背景引导得出答案。

点击背景资料(三)欣赏《雨说》,解读《雨说》(王景山)

点击明确(二)、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二)品味诗歌语言,**诗歌语言特色。

1、点击: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练的语言以描绘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对于语言的品位,是把握诗歌内蕴,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的基础。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

学生通过找拟人化的语言,会总结出大多好处,师诱导学生理解。这种手法不是拟人手法,点击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点击明确: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

不仅如此,对诗中对诗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2、继续点击: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可继续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全班交流,生之间谈体验。师生共同明确:(点击)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

”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三、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四、作业以“‘雨’的自述”为题。

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题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的理解来完成这道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

九年级语文雨说

知识目标 1 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2 学习诗的语言特色。能力目标 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教育目标 热爱生活,乐观向上。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 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 一句。教学 录音机。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与作者简介 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

九年级语文《雨说》

初中语文导学案。年级 九年级学科 语文主备 审核 课题 雨说 课型 讲读课授课时间 2014 2015 一 第3 周。导学目标 1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2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导学重点 1 用喜悦 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

九年级语文雨说

重点难点。1 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 体会这首诗的清新的情味。3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作用。难点解析。师 请同学说说作者的情况。生 郑愁予,1933年生,中国台湾诗人,诗集有 梦土上 衣钵 郑愁予诗选 雪的可能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等。这篇课文选自 郑愁予诗的自选 写在1979年。师 第一段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