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学反思。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问题,生成智慧,才能取得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组织者,任何越俎代疱的行为都不可取。教师已不是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在现在获取知识多种渠道的今天,教师的整体知识不见得有学生的多,有学生的广。
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新事物容易,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教师所不及的,特别是一些老教师。按说,教师从教的时间越长,知识越丰富,然而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由于很多教师不注意学习,不去探索新的事物,致使思想僵化,知识老化,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因而有的教师教了几年学,也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反而越教越落后,甚至被淘汰。教师是应该学习的人。农民种地可以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干,自己也怎么干,就说得过去。
因为他所服务的对象就是那几亩地,产量不高,也不会影响大局。工人面对的是相对比较单一的工作。在现代化的工厂流水线上,他们只要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标准就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公务员执行的是国家政策,服务的是人民群众,他们只要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就可以。而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点粗心大意或稍不有慎,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灵的创伤。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把教师讲的知识全部记下来了,就算学会了。这种情况下,教师成了知识的搬运工,把教材和教参上的知识一字不漏地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才算尽职尽责。把学生教得上点问题了,才算取得了好教学效果。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一点自主学习的能力,缺失了想象力,创新能力。这种教育现象危害极大。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教育现象,现在某些地方还仍然存在。
新课改以后,新的教学理念正使教学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很多教师以教学理念为指导,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为艰难的新课改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九年级下册第五课是一篇传统的课文《孔乙已》。如何来教这篇课文?以前我教过几遍这课文,如果按老方法教,我不用多少心思就能教得比较顺利。
读课文,介绍**的知识,分析人物形象,提示主人公悲剧的原因等,无非就是这几步。
然而,现在我不想这样教了。我得把课堂还给学生。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养成了懒惰习惯。
不动脑筋思考,不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不积极发现问题。单等着教师讲,他们听。这不是学生的过错,而是教师的过错。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已经习惯于听教师讲了,习惯的力量很大,不可能一下子能改变过来。因此,在课堂上我总是为学生不回答问题,不思考问题,课堂气氛不活跃而苦恼。
为何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
带着我这个想法,我决定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我为教学《孔乙已》设计了四步教学步骤:一是读课文。
二是师生简单归纳**中所写的事件。三是指导学生改编课本剧并演出。四是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课后“研讨与练习”。
课堂教学开始了,我先朗读了课文。我有充分的准备,课文我朗读得比较熟练。我想自己的朗读对学生有个示范作用。
对他们怎样朗读有个启发作用。学生被我的精彩朗读感染了,给我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他们开始朗读课文。
由于这篇**篇幅较长,学生读过两三遍以后,就下课了。因此第一节课基本上是读课文。几乎没有进行其它的教学环节。
读熟课文是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学好课文,否则课堂学习就无从谈起。
第二节课,我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孔乙已的几件事。学生很快找到了。有四件事。
我提出要求,问学生能否把它们改编成剧本并演出?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支持这一想法。
于是他们自动结合,三到五一组,进行讨论,确定其中的一件事,把它改编成简短的剧本。然后进行排演。一时教室里秩序乱开了。
有的学生在高声练着台词,有的学生在手舞足蹈地表演。有的干脆到教室外面去排练。我的这种让学生放任自流的行为需要勇气的。
如果让学校领导看见这种场面肯定不高兴,认为我是在扰乱课堂纪律。然而,我不管那么多。只要自己认为做得正确,我行我素,没有必要关注别人的反映。
第三节课,我让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学生的兴致依然很高涨。他们演出的尽管很幼稚,很不成熟,但是我想已经通过演课本剧达到了熟悉课文的目的。
从中他们也把握住了人物形象,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比教师单纯地讲解要好得多了。一节课下来,先后有十多组学生上台表演,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上台演出就下课了。他们感到惋惜,错过了锻炼的机会。
第四节课,我主要解决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以前的方法,我把“研讨与练习”中的题放在讲课文中去解决。或讲课后单独解决。
学生理解不深刻,是肤浅的。只是记住了答案而已,没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次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
每个小组达成共识。然后,我找来a,2,3,4四张扑克牌,我随意点分组的一个成员,然后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讲哪一个题。并且规定所讲的题的答案和参考资料上的答案完全一致,罚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这样以来,学生不敢怠慢,以很认真的态度讲题。他们讲得得体大方,不怯不惧,完全象一名教师。我想他们长大以后,有人肯定会当教师,肯定要比我这个教师要强。
学习这篇课文用了四个课时。用时比较长,但是我觉得值。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这样上课的一个特征就是把学生推到了课堂的前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主动地学习。
尽管有好多的知识点没有学习到,但是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过分把课文讲透讲细的做法,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对学生的的学习只能有坏处,没有好处。 不知,我这样的教学探索怎么样。
九年级语文下册
莆田第十五中学2014 2015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出卷人 黄春燕审核人 黄春燕。一 填空 共20分 1 默写 10分 斯是陋室刘禹锡 陋室铭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所以动心忍性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望岳 中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近看所见的景色。在河之洲君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题 第1 课 第八棵馒头柳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注意辨析读音和字形,了解意义和。用法。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理清层次,概括中心思想。3.美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而朴实的情感。教学重点。1...
九年级下册语文
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羌村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