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发布 2022-07-27 20:14:28 阅读 2470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课题:第1 课《第八棵馒头柳》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注意辨析读音和字形,了解意义和。

用法。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理清层次,概括中心思想。

3.美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而朴实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1.重点词语的掌握和正确运用。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真挚而朴实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用提问的方式、出示**、引入正文。(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生字:(略)

2.解释词语:

搞:指从事某一项工作。(动词)

家常便饭:指日常生活中的饭食。

地质:这里指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

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科学。

从不:指从来不,一直不。(副词)

若无其事:象没有那回事儿一样。形容态度镇静,或不把事情放。

在心上。全然:完全地。(副词)

欣慰:形容喜欢而安心。

惶恐:形容惊慌害怕。

倾诉:完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3.造句:搞---

全然---若无其事---

三、复习巩固:

四、小结: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六、复习检查:

七、讲授新课:

1. 作者简介:

刘心武: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42 年。

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 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

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以短篇**《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

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作品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钟鼓楼》等。

2.初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

1)聚焦重点,深入悟读。(生交流,师点拨)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第八棵馒头柳》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夫妻之间的深情?

从母亲的心里变化角度概括**的故事情节?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 自然段):这段开始就给我们创设了一种他们夫妻之。

间感情十分平淡的感觉。

“出差是家常便饭”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含义?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的“她从来不送”和“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

回头张望”首先给读者什么样的感觉?

第二部分(2 自然段):描述阳台上默默送别以及为经过第八棵馒。

头柳的丈夫送上祝福已成惯例,说明妻子非常关心丈夫。

每当丈夫出差离家时妻子会做什么?她为什么这样做呢?

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

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

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这句话怎。

么理解?“背包”代表着什么?

第三部分(3--4 自然段):写没有按照预期见到丈夫身影,她十分。

焦急。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爱。

妻子为什么不习惯起来?她已成习惯的是什么?

“惶恐”“痛切”这两词表现了什么?

“惶恐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样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

多么重要”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其说明了什么?

第四自然段中“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

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怎么理解这句话?

妻子没有看见丈夫背影后有哪些表现?

妻子为什么没理由地朝儿子发火?

第四自然段中通过妻子的和描写,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切关爱。

第四部分(5 自然段):通过妻子和丈夫在接听**时的心理和语。

言等细节描写,说明了夫妻之间的彼此关爱。

第五自然段中划线的部分表现了什么?

夫妻之间共同的默契是什么?

丈夫为什么每次回来,他会在楼下仰望家里的灯火?

丈夫为什么在“她”表白“你急死我了”之后感到莫名其妙?

你是怎么看待夫妻两通话互相倾诉这一环节?

第五部分(6 自然段):默契的爱让妻子感动。

妻子听了丈夫的一番话后为什么掉泪?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夫妻之间一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他们的深厚感情。

八、复习巩固:

九、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妻子俯看。第八棵馒头柳爱。

丈夫仰望。巩固课文生字词练习2,3 题。

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

要求学习本课以小见大的写。

作方法。)教学反思。

课题:第2 课《挑山工》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熟读课文,学生能找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及登山速度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把握主旨并学习挑山工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总结挑山工精神有哪些。

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导入: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诗句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

泰山的雄伟,而这雄伟高大的泰山从山脚到山顶有一条六千多级的石阶,而有。

人天天挑着重物从山脚到山顶,那他们是谁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挑山工》。

二、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首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出来,初步。

了解课文的意思。

字词句的学习:

1)本课新词:胳膊、登攀、节奏、耽误、凿、黑黝黝、拘束、腾云驾雾、

意味深长、憨厚。

2)辨析多音字。

弯曲曲折。曲折。

歌曲打折了腿。

挑水解答。挑解。

挑战解送。3)注意叠词的运用:光溜溜、沉甸甸、一甩一甩、干干净净、黑黝黝、

黑生生、玩玩闹闹。

找出文中更多的叠词)

3.解释词语: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城区北,主峰玉皇顶海拔1500 多米。

节奏:音调高低快慢的限度,文中指挑山工的胳膊甩动得很有规律。

饱览:动词,指欣赏。

喧闹:喧哗热闹。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很不自然。

不解之谜:难以解开的事物的原因或道理。

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意味深长:形容意思深刻而耐人寻味。

4.品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

1)问: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登山?

分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原文进行作答。

明确: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

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

2)问: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一倍,为什么他们的速度却不比游人。

慢呢?分析:想想游人们是怎样登山的,挑山工能像游人那样登山嘛。从课文中。

找到原话,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作答。

明确:游人们虽然“走得快”,但是他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而挑山工不像游人“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他们“一步。

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

走。”他们虽然慢,但走长了就跑到游人前边去了。

5.精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作者的情感。

1)全班齐读。

2)分小组朗读,一组一段。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我们知道,挑山工挑着重担斜行向上登山,走的路。

程比游人长一半,速度却不比游人慢。从中,我们是否能感受到他们那种不懈。

攀登的精神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

四、作业布置:

1)记住本课生字词,明天早自习听写。

2)预习,总结挑山工精神。

第二课时。五、复习检查:

六、讲授新课:

1. 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生于1942 年,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著有长篇小。

说《义和拳》、《神灯前传》、**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

2.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 ,2 自然段):写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挑山工?

2)挑山工的工具?

3)挑山工的路线是如何的?(登山的特点?)这样路线的目的是什么?

或为什么挑山工登山要走“之”字路?)

4)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5)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6)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行走。

路线是折尺形路线,产生的疑问是什么?)

第二部分(3-6 自然段):写“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

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以及“我”从挑山工的话语中所受到的启发。

1)从文中找出作者在泰山上遇见那个挑山工的外貌描写的语句?

2)作者与挑山工的攀谈中得到了什么解答?

3)挑山工登山和游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我们跟挑山工同时起程,有几次和他相遇,当时是什么情况?

5)作者为什么“心悦诚服”地点着头?

6)“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哲。

理。”属于什么描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是哪几句?包蕴着什么哲理?(课。

文给我们揭示了什么样的深刻道理?)

第三部分(7 自然段):写“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

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1)“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句话中的“它”指。

什么?“我”需要它干什么?(“我”为什么需要这幅画?)

2)《挑山工》点明的中心句子是什么?

中心思想:通过写“我”登泰山时的所见所闻,悟出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只有不断努力,才可以取得成功的哲理。

七、复习巩固:

八、小结:九、布置作业:

教案**:集体备课。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形象。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动作提出疑问。

路线。山下遇到一个挑山工。

一次登山经历回马岭又遇到那个挑山工点明主题。

五松亭再次相遇。

极顶最后相遇。

1.巩固课文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题。2.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日喀则市初中汉语文电子教案。

单位:日喀则市第二中学年级:九年级下学科:汉语文。

课题第3 课《普通人》主备教师高燕。

教学课时2 课时上课教师备课时间20141011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层次结构上的特点,理清行文思路,归纳大意。

进一步学习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技法。

3.体会文章主旨,认识到做人做事要有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九年级语文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 孔乙己 教学反思。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问题,生成智慧,才能取得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启发者 组织者,任何越俎代疱的行为都不可取。教师已不是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在现在获取知识多种渠道的今天,教师的整体知识不见得有学生的多,有学生的广。学生接...

九年级语文下册

莆田第十五中学2014 2015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出卷人 黄春燕审核人 黄春燕。一 填空 共20分 1 默写 10分 斯是陋室刘禹锡 陋室铭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所以动心忍性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望岳 中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近看所见的景色。在河之洲君子...

九年级下册语文

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羌村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