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白杨礼赞

发布 2020-02-23 21:26:28 阅读 6598

《白杨礼赞》朗读课的教学设计。

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的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的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内容上的深化和方式上的美化,学生的听读实践与个性发展将得到一定的保证。在朗读课设计中教师要把握两点:一是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要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巧妙而有力地让朗读起伏绵延于整节课的教学,如何做到多朗读、少讲析而教学过程不显得单调乏味己又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

下面笔者就自己对《白杨礼赞》朗读课的教学设计整理成文,和同行交流。一、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写法。

2.品析课文美点。二、课型与课时朗读课;一节。三、预习要求。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脉络。

3.你觉得文中第七段有哪些美点,也就是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四、主要教学过程第一步:读与感。

这一步的创意是:上课之初就让同学们读起来,让同学们感受课文中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

1.同学们朗读课文。

2.议一议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步:读与思。

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生长的环境之美”这一部分。用朗读与思考的方式,理解作者的用笔之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1.同学们朗读课文“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行驶”这一部分。2.教师点示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同学们再读。3.同学们思考:

这一部分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有:②这一部分突出的内容是:

这一部分为什么不写白杨树的“出场”?

议一议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教师的点拨、讲析穿插其中)

4.女生再朗读这一部分,男生朗读白杨树“出场”那一部分,体会作者笔法的高妙。(过渡)第三步:读与悟。

这一步的创意是:悟读“白杨树的形神之美”这一部分。用教师不讲析的方式,巧妙设计问题,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

1.同学们自由朗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一段。悟一悟这一段的层次划分的问题。2.老师: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

3.老师不提示,请同学们在“悟”的基础之上读出课文的层次。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4.同学们朗读。

教师点拨:第一个层次是写白杨的形态之美,第二个层次是写白杨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实”,后者是“虚”。

5.老师不提示,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分说之间进行停顿。

6.老师不进行提示,四个小组读段中分说的内容,每个小组读一个层次,各自掌握停顿。

7.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一层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语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重音。8.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二层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激情。9.这段文字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形象与性格,试将它们读出来(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10.想一下,这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塑造白杨树正直、团结、进取、坚强的形象,以便进一步突出它的象征作用。)

1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体味以上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朗读有怎样的帮助。12.同学们动情地朗读。(过渡)第四步:读与品。

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象征的意蕴之美”这一部分。用美点品析的方式带动对全段文字的品析,理解课文的意蕴。)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一部分。2.思考: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进行合作的学习,进行查找资料式的学习。4.同学们发言,老师评点:

层次之美--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形体到象征。第一层次由抑到扬,第二层次逐层深入--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由物到精神。用词之美--课文中到处都是褒义词。

句式之美—“当你难道难道难道”是一组排比反问句,第一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接着三句说了三种象征意义,从普通农民说到部队哨兵,从具体的人说到精神和意志。“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带动着抒情议论的步步深化,让人们感受到语言文字之中洋溢着的激情。

抑扬之美--先抑后扬。作者赞美的是另一种美:白杨树的美,伟丈夫的美,作者一日气说了白杨树七种可贵的品质,高扬了时代的浩然正气。

情感之美--课文中那带有强烈抒情意昧的议论显得动人心弦。就拿“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一句来讲,作者从各个方面评议颂扬了白杨树的优秀品质,而且层层递进,说了一层又一层,将白杨树美好的形象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用词之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八个形容词或者说八个褒义词语分三个层次表达,激情好浓崇敬好深,好像在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已经在赞美伟大的抗日军民。

构思之美--因物生情,托物言志。让人由村展开联想,让人由白杨树的品质想到北方的农民,让人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想到抗日军民,让人由白杨树的精神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白杨写到人,表现出深刻隽永的意蕴。

象征之美--作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文中物与情、物与人的相通之处、共同之点,也就是文中所描写的白杨树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力求上进、坚强不屈与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显示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内在的一致性。5.同学们激情诵读、演读这一部分课文。

(过渡)第五步:教师小结。

1.我们学习的这三美,集中到一点,可以说是作者的情感之美。2.联结这三美的纽带,就是文中的“主题句”的反复。

九年级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课题1 白杨礼赞 第一课时 课时1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知识1 了解茅盾的相关文学常识与2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技能3 初步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过程能在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与方法。情感学习白杨树的内在精神,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和意志。态度与价值观。研读关于白杨...

白杨礼赞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2 16页,第1课白杨礼赞 语文社九年级上教案 白杨礼赞 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茅盾散文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借白杨树热情歌颂了西北抗日军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革命斗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散文的有关知识,把握散文的特点,特别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 体会...

白杨礼赞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2 16页,第1课白杨礼赞 语文社九年级上教案 白杨礼赞 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茅盾散文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借白杨树热情歌颂了西北抗日军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革命斗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散文的有关知识,把握散文的特点,特别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