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白杨礼赞》教学案语文版

发布 2020-02-23 22:15:28 阅读 3571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白杨礼赞》教学案语文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2、了解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学会以研究、**、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借白杨表达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作者实如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的。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二、走进作者:

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步曲、《林家铺子》等。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预习检测: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

坦荡如砥积雪消融不折不挠纵横决荡。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因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有“不平凡”的外形,“不平凡”的气质。(第5节)2、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

“礼赞”:“礼”,敬礼,致敬。赞,赞美。

礼赞,崇敬与赞美。以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实际是:

以崇敬的心情赞美农民、哨兵、精神。3、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五、合作**:

学习第5—7节,讨论以下问题(屏幕展示):(先以各种形式朗读本段。)

第5节:①白杨树的外形是怎样的?②从哪几个方面写它的外形?

它的内在气质是怎样的?

第7节:文章用了什么句式来揭示这一象征意义?运用了由四个反问句式组成的排比句。难道---只觉得---树?

难道---就不想到---北方的农民?难道---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哨兵?难道---不更远一点想到---精神和意志?

你能把这些句子改成陈述句吗?(这一问,着重让学生体会反问句语气强的特点。)②你能调换它们之间的顺序吗?

(这一问,着重让学生体会这组句式语气由弱到强的特点。)屏幕展示物体名称,由同学即兴发言,说说象征什么。先由同学自言自语,然后小组说,再班上交流。

教师再次提醒:象征手法的运用在于两物之间必须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六、精读赏析。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2、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七、拓展延伸。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蜜蜂、荷花、竹子教师可在ppt上用**展示)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九年级语文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朗读课的教学设计。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的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的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 内容上的深化和方式上的美化,学生的听读实践与个性发展将得到一定的保证。在朗读课设计中教师要把握两点 一是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要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二是根据课文的...

白杨礼赞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2 16页,第1课白杨礼赞 语文社九年级上教案 白杨礼赞 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茅盾散文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借白杨树热情歌颂了西北抗日军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革命斗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散文的有关知识,把握散文的特点,特别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 体会...

白杨礼赞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2 16页,第1课白杨礼赞 语文社九年级上教案 白杨礼赞 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茅盾散文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借白杨树热情歌颂了西北抗日军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革命斗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散文的有关知识,把握散文的特点,特别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