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1.象征手法的理解。
1课时。一、学习象征手法。
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
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二、研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呢?
明确:表面上是写树,其实处处在写人。
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7~8段是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学生自读,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态: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质朴)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4.指名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讨论:
1)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画出重点词语)?采用了什么手法?
本段可以分成两个层次。1~4句是第一层,5~8句是第二层。
作者欲扬先抑,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式暂退一步: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承认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用拟人、对比手法赞美了白杨树。
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7.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何在?
明确: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
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9.了解本文多种抒情方式。
三、课堂小结。
1.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
四、布置作业。
以“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任选其一为题,以象征为表现手法,写百字短文。(提示:先找二者相似点,再展开联想,最后揭示象征意义。)
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练习题
白杨礼赞 作业练习。一 选出加黑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婆娑 潜滋暗长 主宰 倔强挺立 b.开垦 无边无垠 倦怠 虬枝 c.锤炼 秀颀 外壳 恹恹欲睡 d.毡子 旁逸斜出 泛出 出坦荡如砥 答 二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傲然伟岸参天妙手偶得b.视野贱视...
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评课稿
八年语言。杨树的赞美评论。茂盾的白杨赞美是散文的一种散文,以白杨的形象,在西北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敌人的反日军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为ac歌,并表达了作者的敬意和赞美他们感觉。宝老师在处理这种材料时,目标明确,从分析杨树的形象开始,对杨树,树枝,叶,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从分析表明,杨树含有诚信,团结,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准确 优美 富有感情的语言。2.理解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3.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白杨树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 小诗导入,创设情境。屏显画家沈逸千的 白杨图 茅盾的小诗 题白杨图 1.朗读小诗,体会茅盾对白杨树的感情。2.同学们,沈逸千的 白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