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版《学习心理辅导》笔记

发布 2020-02-17 04:10:28 阅读 6417

学习心理辅导。

第一篇学习心理辅导基本原理。

第一章学习心理辅导概论。

第一节学习与人的终身发展。

一、社会变革与终身教育。

1.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法国学者保罗·朗格郎于60年代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

2.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基于现代人面临九种挑战:(1)社会变更革的加速;(2)人口的增长;(3)科学技术的发展;(4)政治的挑战;(5)信息;(6)闲暇;(7)生活模式和相互联系的危机;(8)身体;(9)意识形态的危机。

3.朗格让指出终身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两条:“第一,确定能够帮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学习和得到训练的结构和方法。

第二,通过多种自我教育的形式,向每一个人提供在最高、最真实程度上完成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工具。”

4.朗格让认为终身教育的意义有:(1)终身教育可以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需要;(2)终身教育有利于个性的发展;(3)终身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变革。

二、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

1.“学习型社会”一词最早由英文“learning society”翻译而来。提出这一概念的学者是美国前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m.哈钦斯。

2.终身学习的概念出现于2023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文组织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育发展的报告》。

3.终身教育的兴起到终身学习的提出,表明学习型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既是为了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从而使人日臻完善。

三、人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1.雅克·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即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

2.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个人能力的概念被置于首要地位。这种能力包括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等。

3.学会共同生活是指:一是发现他人。

二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学会共同生活的途径: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

4、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节学习论的哲学基础。

对学习理论最具影响的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一、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其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主要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贝克莱、休谟等也较有影响。

二、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泉,思想渊源来自柏拉图,代表人物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集大成者是德国哲学家康德。

第三节学习与学习心理辅导。

一、关于学习的界定。

1.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

2.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有三个要点:

第一,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第二,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第三,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自成熟。

“经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个体生活习得的累积。二是个体的生活,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学习。

因经验而产生学习的情况,大致也有两类:一类指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一类未必有计划,可能只是在生活中的偶然情境中产生。

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过程。

二、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

1.学习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

2.学习辅导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学习辅导是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进行训练与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消极的学习辅导是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障碍进行矫治。

3.学习心理辅导的四大主题: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4.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其创造力。

(2)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3)正确对待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帮助学生解决与学习有关的各种心理困惑。

第二章学习理论主要流派。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论。

行为主义的旗帜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树立起来的,主要包括:经典条件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学习。行为主义的基本特点就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意识,而代之以行为,归因为刺激——反应的简化行为公式。

一、经典条件学习。

1.经典条件学习由**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他进行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

2.无条件刺激是指在未经学习的反应动作中,引起反应的因素。肉粉引发狗分泌唾液。无条件反应是指非经学习而来的行为,即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3.条件刺激指在学习过程中引起反应的刺激。狗学会听到铃声即分泌唾液。条件反应即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4.根据巴甫洛夫的实验,由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应的学习过程,称为经典条件学习。

5.经典条件学习对于改善人的不良情绪有一定的作用。用系统脱敏法克服人的害怕、焦虑情绪十分有效。系统脱敏是典型的经典条件学习。

6.经典条件学习属于最简单的刺激-反应之间联结学习。联结学习是将两个本来没有关系的事件,联在一起,产生学习。

在巴甫洛夫实验中有条件与无条件两种刺激,又有条件与无条件两种反应。在联结式学习中,个体学到的是两种联结:一是观察可见的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的联结;二是不易观察可见的联结,就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

前一联结中,个体学到反应,是外显行为;后一联结中,个体产生的学习,还包括内在的心理历程。

二、操作性条件学习。

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迷笼实验中得出,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从多种反应中选择其一与特定刺激固定联结的历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

2.尝试错误学习有三条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效果律:在学习过程中,某一反应之所以与某一刺激发生联结,是该反应(触及机关)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出笼得食)。这是尝试错误学习能否建立的基本原则。

练习律: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

准备律: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个体本身准备状态而异;个体在准备反应的状态下,听其反应,则感满足,有过满足经验,以后遇到同样情境时,会使个体继续同样反应。

4.斯金纳改进桑代克的实验设计,以白鼠和鸽子等动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操作条件学习。

5.操作条件学习较尝试错误学习有两点明显的改进:一是在实验设计与观察记录上,特别设计的斯金纳箱,成为同类实验研究的典型工具。

二是在解释个体学习行为建立与否的关键因素时,斯金纳采用强化原理。

6.操作性条件学习的实验步骤:(1)先确定要个体学习的是何种反应。

(2)决定要个体所学反应的基线。(3)选定符合个体需求的刺激物(增强物),作为其正确反应出现的奖励。(4)安排强化物出现的时间。

(5)在连续多次练习中,如发现个体已学习到向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之后,即可暂时停止在正确反应后给予强化物。

三、强化技术。

1.强化是操作条件学习的重要概念。因强化物的出现,增加了个体在同样情境下重复表现该反应的机率,表示强化物对个体的反应产生了加强作用,称为强化作用。

因强化作用是由个体反应后带来的效果所决定的,故又称后效强化。

2.强化有两种类型: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呈现对个体有益的刺激,而增加合乎要求的反应的过程。负强化是指消除伤害性和讨厌的刺激,而增加预期反应的过程。负强化与惩罚不同,负强化是增强某个反应,而惩罚是抑制或消除某个反应。

3、强化物依其性质可分为:物质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象征性强化物以及代币性强化物等。物质性强化物:

包括一切能作为奖励之用,以增进行为动机的食品、饮料、玩具、文具、衣物、装饰物以及其他的日常用品等。社会性强化物:指一切属于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包括微笑、赞赏、点头、注视、拍手、轻拍肩背或者其他表示认可的行为。

活动性强化物:凡是儿童喜欢,而只有少数人能享有的特权与活动均属之。象征性强化物:

指一切不具增强性质,但具有象征意义的强化物,如嘉奖、颁发奖状、登报表扬等。代币性强化物:指有形的物品,可在事后兑换物质的、活动的、社会的或象征的强化物。

4.强化物的选择有两种方法:观察、调查。强化物的安排有两种方式:立即强化与延迟强化,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四、行为矫正。

1.行为矫正是系统地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以建立新的适应行为。

2.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正强化法、负强化法、消退法、代币法。

正强化法:即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个体满意的刺激(正强化)来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建立符合要求的行为。

实施正强化的注意点:(1)实施前,先制定计划,并告知被矫正的儿童和家长,以取得积极配合。(2)目标行为出现时,必须立即强化,不能拖延时间。

(3)给学生强化物时,应当向其讲明被强化的那个具体行为,使之明确今后怎么做。(4)强化时,还可以结合其他奖励。(5)为了防止出现强化物饱厌的情况。

每次强化,只给少量强化物。(6)当达到行为目标时,逐渐脱离正强化程序。可逐步消除可见的强化物,而以社会性强化物继续维持这个行为。

3.负强化法:指个体一旦出现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他减少或消除原有的厌恶刺激,以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率。

4.消退法:即用漠视、不理睬等方法来减少和消除个体不良行为。

消退法的注意点:与正强化结合,在消退不良行为的同时,对良好行为进行正强化,消退效果明显;消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对某一不良行为可连续采用消退法。

5.代币制:当个体的目标行为出现时,给予一种“标记”或代币,去换取种种优待,作为强化目标行为的强化物,以改进个体行为。

代币制的注意点:代币应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东西,发放方便,不易被复制;拟定代币交换系统,明确指出何种行为可以获得一个或数个代币,多少代币可以换取相应的“优待的权力”与报酬;选择优待与报酬时,既要考虑强化的价值,又要考虑经济价值。

五、行为主义学习论的价值与局限。

局限在于:只能解释外显行为,不能解释学习历程的内在变化。只能解释简单的行为,不能解释复杂的行为。

第二节信息加工学习论。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一种理论,它所研究的认知过程,是指人们如何从环境中获得信息,加工、贮存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学习心理辅导作业

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本文在分析高中三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对待高三学生应积极进行心理指导,适当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提出消除 缓解压力的途径 方法,以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关键词 高三学生学习心理。高三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高考,思想 心理 行为等...

学习心理辅导作业

学习心理辅导期末作业。1 总结下本学期学的内容。这学期的内容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理论方面和应用方面 具体个案 既然是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课,那首先就得清楚中小学生如今遇到的学习问题,如厌学 学业失败 学习过度焦虑等,清楚之后再来谈理论学习和技术应用。理论方面包括学习心理辅导的概述 学习理论 学...

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一 学生学习差异面面观。一 差异行为。良好的学习行为 认真刻苦型勇攀高峰型享受兴趣型井然有序型。常见不良学习行为 对抗型白日梦型抑郁型厌恶型被动偏科型有意偏科型学法不当型得过且过型外力推动型骄傲自满型。二 学习心理辅导的内涵。思考 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史某,女,岁,某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