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4-06 15:25:07 阅读 5353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展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计算问题,逐步形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解决问题(1)p4(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2)p5(会使用小括号)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3)p8(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p2以游乐园为情境主题,安排了**木偶戏、跷跷板乐园、买面包这几个学生熟悉的活动。

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

二、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4课时完成,具体划分建议如下: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p2~4例1、p6练习一第1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或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应用题)p5例2、p6练习二第2~5题。

第三课时: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p8例3,p10练习二1~3题。

第四课时:乘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p9做一做,练习二题。

三、各部分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单元主题图中融合了3个例题的主要内容。例1是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例2是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例3运用乘加(或乘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虽然作为一个单元,设立专门的例题,但本单元教学的并非是全新的内容,例如在三册就涉及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所以我们不要被教材所迷惑,既要注意连接,更要注意提升。但本单元中又有它新的内容。那就是( )的运用。

在整册教材中,只有例2出现了小括号,以后的内容要在求平均数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中才出现,而此前的教材中对括号的教学是在式题**现,学生学会以后,再在应用题中运用巩固,所以在这里小括号的教学更应把握好,

所以整个单元虽然内容简单,但教起来却是不容易的。

第一部分:关于“解决问题(1)(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能从较复杂的现实情境(图)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正确解决问题,并能展示、交流思路。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第2~3页安排的主题图。

在这幅图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具体人数,也没有呈现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教学时,老师应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认真想一想“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分别在干什么?

”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反应,也可以先组织同桌之间的相互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有需要一步计算解答的,也有需要两步计算解答的。

对于用一步计算解决的,可以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解决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教学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学生的提问不着边际,不能较快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加强提问指导,也可以由老师先示范提出其中的一个问题,让学生逐步理解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

2、p4例1是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由看木偶戏引出,通过人数的变动,教学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如例1,学生先13-6=7,22+7=29,他先算了来和去的相差人数,再和原人数相加,这个非常好的解题思路,但我们并非所有人都要理解,掌握和运用。

3、完成p6中的第1题。

学生看图后是不能直接做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图画信息,更要关注文字信息,学生如果不注意文字信息的话,会出现一共有多少人在图上数人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首先看清图意,用数学语言组织说出来,再去解答,第题还有

练习二的第3题也同样。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2)p5(会使用小括号)

☆这部分的难点是小括号的教学。

☆教学建议:

1、例2是一个买面包的热闹场面,通过对话给出信息和所求问题。

2、呈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出小括号。

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小括号”是学生探索出来,还是老师直接告诉?其实,由于学生对小括号的了解不多,意思不明确,由少数甚至个别学生讲出来和由老师直接告知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加上小括号表示什么意思,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并逐步会使用才是最主要的。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3)p8(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以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教学用乘加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2、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学应体现更大的开放性,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2×6+7”“4×4+3”等;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如可以提出“已经在玩跷跷板的小朋友比正在**的小朋友多多少人?

”让学生用乘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完成p9做一做。

创设一个美丽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学习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但这里除了一幅图,就只有下面的二句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会解答吗?在这幅图中,学生连提问都有困难,怎么谈得上解答呢?在这里,我们要把这幅图动态处理,动态处理教材不仅仅是为了更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教学表现的需要。

四、本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

1、本单元三个例题教学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一致的,但在知识目标把握上应各有侧重。

例1在学生分步解答的基础上,重点要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例2中第一次出现了“小括号”,教学时,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改写成综合算式,以引发矛盾冲突,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例3教学应体现更大的开放性。

2、需要关注的两个习题。

本单元练习的安排体现了现实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7页第4题和第11页第4题,均选择了“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现实题材,信息十分丰富,并分别与“比多少”、“倍数问题”相结合,进行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挑战性。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材料与学生有距离,而且叙述复杂,况且又是复式统计表,所以难度很高,我们可以作为思考题,当然也可以和二表为一,放在总复习中练习,也许这样好一些。

教师也可以开放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或多**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三、巩固应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昌化镇中心学校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题。考试时间 60分钟总分 100分 姓名班级座号分数。一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每题2分,共24分 二 填空题。每空12分 和 相乘的积是 再减60得 35加19的和是 再减去40得 100减去70的差是 再加上30得。三 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10分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一 直接写得数。二 判断题。1 甲数是35,比乙数多8,乙数是43。减去7的4倍,差是52。3 第一个加数是15,第二个加数与它相同,两个加数的和是45。三 列式计算。乘4的积,再加上35得多少?列式 答案。答 和是。减32的差,再减23得多少?列式 答案。答 得。减41与19的和,差是多少?列式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a.自主探索算法。教师 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教师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动脑筋想办法算出接过来,可以请学具来帮忙,算完后与同桌交流。学生动手操作 摆学具 数实物,动手算 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 注意发现不同算法。b.讨论交流算法。教师 谁来说说你选择的是什么问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