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发布 2024-03-27 11:10:13 阅读 6245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引导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方法,熟练地进行换算。

3. 在实际的测量、计算中体会每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4.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教具:直尺、课件、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

学具: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20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设情境、提问引入。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师强调米、分米、厘米的字母表示)

口答:1米=()分米1分米=()厘米70厘米=()分米

5米=()分米30分米=()厘米400分米=()米。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师依次在黑板上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有的学生认为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有的认为是100。)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难以统一,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究竟是多少?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设计意图:以长度单位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为话题,提问复习引入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用问题引发学生对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看着高兴,学的愉快,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面积单位进行改写,这就要求我们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2.出示目标(课件展示)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换算。

3.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需要靠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7-48页的内容,重点看47页红点和48页绿点的内容,思考:(1)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用厘米做单位,边长是多少厘米,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厘米?

(2)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用分米做单位,边长是多少分米,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3)通过学习你能归纳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8分钟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与遇到的困惑。]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同学们,有信心吗?

4.学生看书操作、独立自学。

过渡语: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情况,重点关注“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课本47页红点的内容并汇报结果。

1.分组汇报自学指导中思考第一问。

1)师提问:请同学左手拿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右手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较一下,说说看,1平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多少个1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

预设:生1: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生2:如果用厘米做单位,边长是10厘米(1分米=10厘米)

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2)师生质疑。

生质疑:同一个图形,面积怎么会有两种结果?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生释疑: 求同一个图形的面积有两种结果是因为采用的单位名称不一样,虽然是两种结果但是它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应是相等的,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2.小结:从上面我们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知道,这个开关形状的图形边长以分米来做单位面积是1平方分米,以厘米为单位面积是100平方厘米,而它的面积大小并没有改变。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说明:平方分米可以用字母dm2表示,平方厘米用字母cm2来表示。

二)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课本48页绿点的内容并汇报结果。

1.分组汇报自学指导中思考第二问。

教师课件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用上面的方法教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预设:生1: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1=1(平方米)

生2:如果用分米做单位,边长是10分米(1米=10分米)

面积是:10×10=100(平方分米)

2.师生看图小结:

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如果用分米做单位,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00平方分米,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已经明了了,有的还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三)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让学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的大小可以用线段来表示,而面积单位的大小可以用正方形的面积来表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放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通过操作和交流大家对面积单位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有了更深的认识,看来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同一个图形的面积,虽然结果不一样,但是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有时为了统一单位我们要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在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学习后得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在总结过程中关注学生归纳知识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对面积单位及进率的再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理解。]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考一考。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学能有这么多的收获,现在敢不敢接受挑战?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

1)课件展示: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2)分组让生在组内先说给组长听,先弄清楚题中是从什么单位改写成什么单位,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小组交流。

预设:生1:5平方分米改写成多少平方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改写,应乘进率100,就是用5×100=500,结果是500平方厘米。

生2:13平方米改写成多少平方分米?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改写,应乘进率100,就是用13×100=1300,结果是1300平方分米。

3)议一议、更正。

找两名(最差)学生说一说改写的过程,其他同学坐在桌上听,组长对说的不规范的进行更正。

总结概括。不论是从平方米改写成平方分米,还是从平方米改写成平方分米,要分清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改写还从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是应乘进率100还是除以进率100。

2.当堂达标检测(完成课本p49-t5)

第5题:面积单位间的改写。

1)独立做题,师巡视指导关注后进生做题情况,引导他们注意单位名称。

2)同桌互相交流改写方法:①从什么单位改写到什么单位。②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3)正确填写,请学生交流填写过程与结果。

预设:8m2=(800)dm2400cm2=(4)dm2

200dm2=(2)m29dm2=(900)cm2

3.作业。学校用50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既可巩固前面学习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又可渗透面积单位间的改写。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

引导学生体会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有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板书设计: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觉有以下成功之处:

1)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长度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引入本课的内容,这样有助与孩子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

3)重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孩子自己探索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容易的总结出1平方米与100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

2.使用建议:

学生刚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很容易想到摆的方法。但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教师应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如测量,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想,不用操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行面积计算,同样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同思维程度的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很容易的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学到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

3.教学困惑:

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活动缺乏实效。漠视了许多孩子的感受,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有趣的磁铁》

第5课有趣的磁铁。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磁铁有两极,磁铁指示南北方向,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的性质,以及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2 机能目标 能相互配合,协作完成 工作 学会做 磁铁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 自然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第5课翠鸟

1 给我会写生字注音并组词两个。翠 cu 翠鸟翡翠秆 n 苇秆烟秆。腹 f 腹部空腹赤 ch 赤豆赤褐色。衬 ch n 衬衫衬布衫 sh n 衣衫长衫。透 t u 透过穿透泛 f n 泛舟广泛。泡 p o 水泡泡沫饲 s 饲养饲料。翁 w n 渔翁老翁陡 d u 陡峭陡坡。壁 b 绝壁悬崖峭壁 2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翠鸟》

5.翠鸟。设计者 雷美央。时间 2016.2.16 教材分析。翠鸟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 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 怎...